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槲皮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槲皮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Hú Pí

    【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

    【源形态】

    槲树(《纲目》),又名:朴樕(《诗经》),槲樕(《尔雅》郭璞注),金鸡树、大叶栎(《纲目》),槲栎、大叶柞、柞栎。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直径达1米许。树皮暗灰色,有深沟;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被灰黄星状柔毛。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阔倒卵形至倒卵状楔形,长10~20厘米,亦有达30厘米者,宽6~13厘米或较宽,边缘具4~10对深波状齿或深裂,基部耳形,有时楔形,先端钝,上面深绿色,初有短柔毛,后无毛,下面有灰绵毛及星状毛;侧脉4~10对,直达齿端;叶柄长2~6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柔荑花序,生于新枝叶腋,花被具灰白色绒毛,雄蕊8~10;雌花数朵集生于幼枝上,子房3室,柱头3。壳斗大,杯状,包围坚果1/2,鳞片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棕红色,薄,向外反卷。坚果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厘米,无毛。花期5~6月。果期10月以后。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阳坡成疏林。分布全国大部地区。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3.70~14.44%。壳斗含鞣质3.41~5.13%。

    【性味】《唐本草》:"味苦。"

    【功能主治】

    治恶疮,瘰疬,痢疾,肠风下血。

    ①《药性论》:"治恶疮,煎汤洗。"

    ②《唐本草》:"水煎浓汁,除蛊及瘘。"

    ③《纲目》:"止赤白痢,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熬膏或烧灰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

    【附方】

    ①治附骨疽:槲皮烧末,饮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毒病下部生疮者:榉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补缺肘后方》)

    ③洗诸败烂疮:槲树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敷膏。(《肘后方》赤龙皮汤)

    ④治一切瘘疾: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泣尽,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枣许,并涂疮上。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以瘥为度。(《崔氏纂要方》)

    ⑤治小儿瘰疬:槲皮,去粗皮,切,煎汤频洗。(《圣惠方》)

    ⑥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姜汁炙五度)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圣济总录》干姜散)

    ⑦治赤白久痢: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纲目》)

    【摘录】《*辞典》

    页首↑

    槲实仁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Hú Shí Rén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种子。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除去壳斗及种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通风干燥处。

    【性味】《纲目》:"苦湿,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小儿佝偻病。"

    【注意】桃可成《食物本草》:"小便淋涩者,不宜食之。"

    【摘录】《*辞典》

    页首↑

    槲叶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Hú Yè

    【别名】槲若(《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

    【炮制】《本草图经》:"微炙令焦。"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

    ①《唐本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②《纲目》:"活血,利小便,除面上皶赤。"

    ③《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病,尿赤,又驱绦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吐血:槲叶不拘多少,捣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取五、七分,和滓服。(《简要济众方》)

    ②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槲叶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即止,(《圣惠方》)

    ③治初得肠风,及血痔热多者:槲叶微炙,炒槐花减槲叶之半,同为末。米饮调服,血痔热者尤佳,亦堪为炭。(《本草衍义》)

    ④治冷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槲叶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之。(《圣惠方》)

    ⑤治蝼蛄瘘:槲叶,烧灰细研。以泔别渍槲叶,取汁洗之,拭干,纳少许灰于疮中。(《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槲皮"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蔛草
    ·下一篇:蝴蝶草根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风湿汤冬季饮红茶补锌凉血化斑汤安经汤治一室女,劳瘵年余,月信不...马兜铃[图]春季痢疾属虚寒者忌食用马齿...秋季忌食用有洞无虫的栗子玫瑰花海马海螵蛸黑芝麻刺苋菜野决明蒲葵夏季老年人忌常食无鳞鱼牛耳枫水浸鳖甲汤通脉宁心汤玉簪银老梅野升麻羊靥熊胆小叶爱楠香茅金鱼藻乌桕蕹菜蓍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