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水牛角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水牛角

    《中国药典》

    【拼音名】Shuǐ Niú Jiǎo

    【英文名】CORNU BUBALI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角。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

    【性状】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灰褐色。不规则碎块淡灰白色或灰黄色。纵断面观可见细长梭形纹理,有纵长裂缝,布有微细灰棕色色素颗粒;横断面观梭形纹理平行排列,并弧状弯曲似波峰样,有众多黄棕色色素颗粒。有的碎块表面较平整,色素颗粒及裂隙较小,难于察见。

    【炮制】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用法用量】15~30g,宜先煎3小以上。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水牛角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Shuǐ Niú Jiǎo

    【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生境分布】主产华南,华东地区。

    【性状】形状弯曲呈弧形,根部方形或略呈三角形,中空,-侧表面有多数平行的凹纹,角端尖锐。色黑褐,质坚硬,剖面纹细而不显,气腥。一般多用其角尖部。

    【化学成分】水牛角可作为犀角的代用品,因其成分与犀角大同小异:㈠甾醇类:均含胆甾醇;㈡氨基酸:均含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缬氨酸;㈢肽类:碱性肽类水解,两者都产生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但犀角还有天冬氨酸;㈣胍基衍生物:均有精氨酸及胍;㈤蛋白质:两种角所含大部相同,但犀角尚有不同的蛋白质存在;㈥用氧化铝层析法,均分离出同样熔点215~218℃的结晶,具有兴奋离体蛙心的作用。此外,犀角除含胆甾醇外,尚含微量其它甾醇;水牛角不含精氨酸,而胍类含量较犀角为多。又将水牛角煎液进行电泳,得三个茚三甫阳性物质,水解后生半胱氨酸,此外并未认出有特别氨基酸;将犀角煎液电泳,情况亦大致相似。

    【炮制】牛角片:劈开,用热水浸泡,捞出,镑片,晒干。

    【性味】

    苦咸,寒。

    ①《药总诀》:"味苦,冷,无毒。"

    ②《药对》:"平。"

    ③《陆川本草》:"辛咸,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治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小儿惊风,喉痹咽肿。

    ①《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②《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

    ③《纲目》:"治淋,破血。"

    ④《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⑤《四川中药志》:"治风热头痛,喉头红肿,小儿惊风及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附方】

    ①治出血:牛、羊角及蹄甲,洗净后,放入密闭容器里焚烧炭化,研成细粉过筛。内出血,每日三次,每次二克,口服;外出血,撒于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②治喉痹肿塞欲死者:沙牛角,烧,刮取灰,细筛,和酒服枣许大,水调亦得。又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咽下。(《海上集验方》)

    ③治石淋,破血:牛角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圣济总录》)

    ④治血上逆心,烦闷刺痛:水牛角,烧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录》)

    ⑤治牛程攓肿痛,肿高突起,支脚难行,久则破裂,脓水相流:牛角尖(烧灰)、水龙骨、松香、轻粉各等分。共为末。牛骨髓调搽,虚弱者辣服十全大补汤。(《外科正宗》牛角散)

    ⑥治赤秃发落:牛角、羊角(烧灰)等分。猪脂调涂。(《圣惠方》)

    ⑦治蜂螫人:牛角烧灰,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水牛角浓缩粉

    《中国药典》

    【拼音名】Shuǐ Niú Jiǎo Nónɡ Suō Fěn

    【英文名】PULVIS CORNUS BUBALI CONCENTRATUS

    【来源】本品为水牛角的半浓缩粉。

    【性状】本品为淡灰色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炮制】取水牛角,洗净,锯断,除去角塞,劈成小块。选取尖部实芯部分(习称“角尖”),用75%乙醇浸泡或蒸气消毒后,粉碎成细粉。其余部分(习称“角桩”)打成粗颗粒或镑成薄片。取角桩粗颗粒或镑片810g,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7~10小时,煎煮过程中随时补充蒸去的水分,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160ml,加入上述角尖细粉190g,混匀,在80℃以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用法用量】冲服,一次1.5~3g,一日2次。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水牛皮

    《*辞典》

    【出处】《食医心镜》

    【拼音名】Shuǐ Niú Pí

    【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皮。

    【功能主治】《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皮煮熟,切于豉汁中食之。"

    【摘录】《*辞典》

    页首↑

    水牛尾

    《*辞典》

    【出处】《食医心镜》

    【拼音名】Shuǐ Niú Wěi

    【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尾巴。

    【功能主治】《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尾条,洗去毛,细切作腊,极熟吃之,煮食亦佳。"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水牛角"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巴戟天
    ·下一篇:水蛭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黄河一脉—王提仁 王冰李东垣引精止血汤冬季注意瘙痒是疾病的信号春季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患者...佛手牙疼痢疾转肠溃疡海藻番泻叶虎骨海桐皮吉祥草五福化毒丹火油草云南柴桂毛冬瓜黑锡丹人体养分的最佳来源铁箍散糖芥野鸦椿羊角参续断蠵龟筒乌蔹莓土木香[图]水獭肝乌棒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