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海蜇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海蜇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Hǎi Zhē

    【别名】海蜇皮、海蜇头、

    【来源】

    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科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以全体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白海蜇R. hispida,亦同供药用。

    【生境分布】沿海各地。

    【药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海蜇注射剂能降低兔血压,并可使兔的体表(耳廓)血管及蛙的周身血管表现舒张。

    【性味】咸,平。

    【功能主治】化痰热,散结,降压。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热病痰多神昏,中风痰涎壅盛,原发性高血压,瘰疬,丹毒。

    【用法用量】1~2两。

    【附方】治高血压:海蜇4两,荸荠1.2斤,水煎服,日服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海蜇

    《*辞典》

    【出处】《食物本草会纂》

    【拼音名】Hǎi Zhē

    【别名】石镜(《异苑》),水母(《广韵》),蜡、樗蒲鱼(《本草拾遗》),水母鲜(《蟫史》)。

    【来源】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上。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溃,一般伞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

    【源形态】

    体呈淡蓝色,分为伞部和口腕两部。伞体厚而高,形如半球状。直径通常为25~30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各感觉器间具缘瓣20个,口腕8个,各自分歧,其上方有8对褶皱的肩板。各口腕和肩板边缘上有许多长的附属器,每个口腕末端各有一棒状附肢,内通管道。生殖腺4个,马蹄形,位于间幅。在生殖腺下腔,各有1个小形的胶质突起。伞部内面的内伞上有很发达的同心圆环肌,可看到网状的消化循环系。

    生长于河口附近和泥质海底的海水中。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海蜇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8.7克,钙182毫克,磷微量,铁9.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微克。

    新捞获的海蜇,含水极多,固体物很少。例如一种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机物1.004%,灰分0.04%。海蜇还含有胆碱。

    【药理作用】将海蜇头洗净,加微热使之溶成1克/1毫升的原液,灌注离体蟾蜍心脏,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阿托品可对抗之,毒扁豆碱则可一定程度加强之,故似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同法制作的海蜇煎液,以0.8~1.0毫升/公斤静脉注射于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压,并使小肠容积增加(舒张血管),肾容积缩小(可能由于肾缺血)。以此煎液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雪羹汤(海蜇与荸荠合剂)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满意及进步者达82.6%,可长期服用而无毒性与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炮制】入清水内浸漂,经常换水,除净咸味及砂子,切碎用。

    【性味】

    咸,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温。"

    ③《医林纂要》:"咸,平,滑。"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消积,润肠。治痰嗽,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①《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②《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③《本草求原》:"安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癥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以姜、醋拌食。

    【注意】《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

    【附方】

    ①治痞:大荸荠一百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个),加至十个止。(《同寿录》)

    ②治小儿一切积滞:荸荠与海蜇同煮,去蜇食荠。(《纲目拾遗》)

    ③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一两,荸荠四枚。煎汤服。(《古方选注》雪羹汤)

    【名家论述】《归砚录》:"海蜇,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癥瘕、胀满、便秘、滞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症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辄重用海蜇,随机佐以枳、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风,又名沙木髅。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痹,风湿热杂合之邪,袭入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杵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吞当归龙荟丸三钱,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汁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三钱,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朴硝一两频洗,日以蓝布浸盐卤(湿敷)。善清湿热,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摘录】《*辞典》

    页首↑

    海蜇皮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Hǎi Zhē Pí

    【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伞部。

    【性味】《纲目抬遗》:"味咸涩,性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化痰,消积,祛风,除湿。治痞块,头风,白带,膝髌风湿,无名肿毒。

    《纲目拾遗》:"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浸酒或以姜、醋拌食。外用:敷贴。

    【附方】

    ①消痞:㈠白皮子、荸荠,烧酒浸服。㈡白皮子、荸荠同煮,止食荸荠。(《王圣俞手集》)

    ②治头风:白皮子贴两太阳。(《纲目拾遗》)

    ③治膝髌风湿:白皮子贴之。(《纲目拾遗》)

    ④治无名肿毒,重者溃,轻者散;又止痛: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软,中开一孔贴上。(《医方集听》)

    ⑤治流火:海蜇皮薄者贴上,燥则易之。(《文堂集验方》)

    ⑥治烂腿: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膏贴,内掺银朱。(《救生苦海》)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海蜇"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白降丹
    ·下一篇:田螺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商陆黄帝木香化滞汤引精止血汤疟疾兼阴虚何首乌酒启心救胃汤大便下血证冷积腹疼风水肿兼有痰证少阴病大承气汤证丁癸草[图]东风菜百眼藤健脾利湿汤紫金牛五福饮五黄散黑神散水肿茯苓煎夏季喝啤酒六忌春季提神醒脑自制香袋饮水可能传播的疾病杜梨水半夏岩豆五爪风榅桲松香水芦荻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