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é Bànɡ
【别名】无齿蚌、池蚌、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射线裂脊蚌、褶纹冠蚌
【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射线裂脊蚌Schistodesmus lampreyanus Baird et Adams.;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以肉、汁入药。
【生境分布】栖息于各地河溪湖沼、池泽、水田等之泥沙中。
【化学成分】蚌肉含蛋白质、脂肪、醣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
【性味】蚌肉:甘、咸,寒。
【功能主治】
蚌肉:止渴,除热,解毒,去眼赤。
蚌汁:用于除痔肿,治痔疮,脱肛、肿痛。
【用法用量】活河蚌1个,产褥黄连粉约1分,冰片少许,待其流出蚌水,以碗盛接,用鸡毛涂患部,一日数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Bànɡ Lèi
【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烫伤。
①《日华子本草》:"以黄连末纳入(蚌中)取汁,点赤眼并(眼)暗。"
②《本经逢原》:"治初生小儿哑惊,活蚌水磨墨,滴入口中,少顷下黑粪而愈。生蚌炙水,治汤火伤。"
③《纲目拾遗》:"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④《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取蚌清水炖食。"
【用法用量】内眼:煮沸。外用:涂敷或点眼。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Bànɡ Ròu
【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均可捕捉。
【源形态】
①背角无齿蚌
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前端稍圆,后部略呈斜切形,末部钝尖,腹缘弧形。壳顶部位于背缘中央稍偏前方。壳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后背缘的后端与后缘的背部形成一钝角突起、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3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平滑,有细环形肋脉,顶部刻划,略呈同心圆的4~6条肋脉。铰合部无齿;韧带坚固,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大而浅;外套肌痕显明。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有光泽,边缘部为青灰色。足宽大,扁平,呈斧状。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褶纹冠蚌
贝壳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型的冠。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铰合部强大,左右两壳各有1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
分布亦很广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③三角帆蚌
贝壳略呈四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帆状部脆弱易断。铰合齿发达,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右壳有拟主齿2枚,侧齿1枚。
分布长江流域及河北地区。
【化学成分】褶纹冠蚌含钙3.39%(以干品计算,下同)。各部分含钙率不同,例如内鳃板含钙10.90%,外鳃板8.42%,此是含钙特多的部位;壳肌1.24%,脚1.07%,此是含钙较低的部位。因此鳃板或系蚌的储钙处所。
【性味】
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③《纲目》:"甘咸,冷,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滋阴,明目,解毒。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
①《食疗本草》:"主太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②《本草拾遗》:"主妇人劳损下血,明日,除湿,止消渴。"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
④《本草再新》:"治肝热,肾衰,托斑疹,解痘毒,清凉止渴。"
⑤《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5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取水溶液滴鼻。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衍义》;"多食发风,动冷气。"
②《随息居次食谱》:"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者皆忌。"
【附方】
①治小儿胎毒、湿疹:鲜河蛤蜊一个。烧存性,研细。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
②治鼻疔:活河蛤蜊一个,冰片一分,硼砂二分。将硼砂和冰片研细,放入蛤蜊壳内。待死后,用水溶液滴入鼻内。(《吉林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