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方蟹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方蟹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Fānɡ Xiè

    【别名】中华绒螯蟹、河蟹、淡水蟹、螃蟹、真蟹、毛蟹、清水蟹、蟛蜞、小石蟹

    【来源】甲壳纲方蟹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以全体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破血,痛经。主治堕胎,慢性肾炎,产后血闭,妇女闭经。尚可治神经性牙痛,风火牙痛,扭伤,腰痛,子宫下垂等。

    【用法用量】用量5~8钱。

    【附方】

    治产后血闭:方蟹5钱,黄酒蒸熟服,血行停药。

    慢性肾炎:方蟹1斤,桑白皮1两,共煎服,每日1剂。

    【备注】

    河蟹之大者主要供食用,药用以小者即蟛蜞(小石蟹)为多。

    主治妇女临产阵缩力微,胞浆破而迟迟不下者,或胎死腹中及胎盘残留:蟹脚爪1~2两,黄酒或米醋适量,加水同煎服。

    产后儿枕痛(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不全):河蟹烧存性,研细,温黄酒送服,每服0.5~1钱,每日2~3次。

    漆疮(漆过敏性皮炎):活河蟹适量,清水洗净,捣烂放入布袋中绞汁,涂抹患部。

    冻疮溃烂不敛: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蟹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Xiè

    【别名】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垪钳(《陆川本草》)。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肉和内脏。秋季捕捉。

    【源形态】

    全体被坚硬的甲壳,背面黑绿色,腹面色较浅。头胸甲长约5.4厘米,宽约6厘米,呈方圆形,背面隆起;额缘及前侧缘各有4齿。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口器为3对颚足组成,第3对颚足扁而宽,盖在口的最外面。触角2对,位于头胸部前面中央。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其余4对为步足,长而扁平,末端尖锐呈爪状;前3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雄异形,雌的圆形,雄的三角形,俗称为脐。腹肢退化,藏在脐的内侧,雌的共4对,卵产出后,即附着于此。雄的仅2对,且已变为交配器。

    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土岸,昼伏夜出,以动物的尸体或谷物为食。秋季成长丰满,常洄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带的卵,至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本动物的甲壳(蟹壳)、爪(蟹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2.7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胆甾醇。肌肉含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量较多。蟹从海水入淡水,或从淡水入海水时,体内的氮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从海水入旗水,3小时后,肌肉中总氨基酸量即见减少。其中变化最显著的为脯氨酸与甘氨酸,同时排泄的氨量增多。

    【性味】

    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归经】

    入肝、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①《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僻面肿。"

    ②《本草经集注》:"杀莨菪毒。"

    ③《别录》:"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④崔禹锡《食经》:"主皶鼻恶血,明目醒酒。"

    ⑤孟诜:"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主五脏中烦闷气。"

    ⑥《本草拾遗》:"蟹脚中髓、脚,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取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也。"

    ⑦《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肚痛血不下,并洒服;筋骨折伤,生捣炒罯良。"

    ⑧《滇南本草》:"山螃蟹强壮筋骨,并能横行络分。"

    ⑨《纲目》:"治疟及黄疸;捣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聋。""盐蟹汁,治喉风肿痛,满含细咽即消。"

    ⑩《本经逢原》:"生捣涂火烫。"

    ⑾《随息居饮食谱》:"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注意】

    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慎服。

    ①《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②《日用本草》:"不可与红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苏汁饮之,或捣冬瓜汁饮之,俱可解散。"

    ③《纲目》:"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

    ④《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结,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

    ②《随息居饮食谱》:"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附方】

    ①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以热酒倾入,连饮数碗,其渣涂之,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儿解颅:蟹螯并白及烂捣,涂颇上。(《本草衍义》)

    ④治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束,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

    ⑤治疥癣:螃蟹焙干研末,调猪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漆疮延及满身:捣烂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疮湿癣之久不愈者。(《肘后方》)

    ⑦治妇人产后儿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蟹味咸气寒,入足阳明,足厥阴经。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故主胸中热结痛也。歪僻者,厥阴风热也,面肿者,阳明热壅也,解二经之热,则筋得养而气自益,歪僻面肿俱除矣。咸走血而软坚,故能解结散血。愈漆疮者,以其能解漆毒故也。"

    ②《本经逢原》:"蟹性专破血,故能续断绝筋骨。《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僻面肿,皆是瘀血为患。性能败漆,今人生捣治漆疮、涂火伤,皆取散血之意。《日华》治筋骨折伤,生捣盫之。藏器云能续断筋,去壳用黄,捣烂微炒,纳入疮中,筋即连也。可知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矣。惟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癥瘕。"

    【摘录】《*辞典》

    页首↑

    蟹壳

    《*辞典》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Xiè Ké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

    【化学成分】大约3/4为碳酸钙,余1/4中约有一半为甲壳质,余一半主要为蛋白质。甲壳质系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不溶于稀的酸、碱,如与酸共煮则水解而生乙酸与D-葡萄糖胺。甲壳质为蟹、虾等壳的特殊成分,但亦含于某些昆虫的壳、菌丝、孢子中。

    【性味】《千金·食治》:"味酸,寒,有毒。"

    【功能主治】

    破瘀消积。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

    ①《纲目》:"烧存性,蜜调,涂冻疮及蜂虿伤;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

    ②《本草崇原》:"攻毒,散风,消积,行瘀。"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外用:烧灰调敷。

    【附方】

    ①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三钱,不过数服效。(《本经逢原》)

    ②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

    ③治妇人乳痈硬肿:蟹壳灰一服即散。(《本经逢原》)

    ④治蜂虿伤:蟹壳烧存性,研末,蜜调敷。(《证治要诀》)

    【摘录】《*辞典》

    页首↑

    蟹爪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è Zhǎo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爪。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

    【功能主治】

    破血,消积,堕胎。治产后瘀积腹痛,癥瘕,产难。

    ①《别录》:"主破胞堕胎。"

    ②《日华子本草》:"破宿血,治产后血闭肚痛,酒及醋汤煎服良。"

    ③《滇南本草》:"破血催生。治难产,癥瘕,瘀血积块、疼痛。"

    ④《纲目》:"堕生胎,下死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烧存性研末。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胎动及难产子死腹中:蟹爪一升,甘草二尺,阿胶三两。上三味以东流水一斗,先煮二物得三升,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之,不能分再服。(《千金方》)

    ②治妊妇有病欲去胎:蟹爪二合,桂心、瞿麦各一两,牛膝二两,为末,空心温酒服一钱。(《千金方》下胎蟹爪散)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方蟹"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蠘
    ·下一篇:海参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祝味菊木香化滞散筋骨草怀妊得温病兼痰喘紫檀麻杏二三汤秋季服用苦味健胃药忌与龙眼...秋季吃水果忌不漱口冰青散痢疾海螵蛸白云花根铁破锣夏季进补宜吃西洋参越西木香滚山虫十将军丸十全流气饮团参丸黑奴丸春节肝病患者饮食有哪些禁忌...春季食用菠菜忌去根春季宜调养风湿病广东万年青洋鸭鸭舌草熊骨素馨花石柑子解毒清肠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