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鲇鱼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鲇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Nián Yú

    【别名】鲶鱼、胡子鲢、鲶巴郎、粘鱼

    【来源】鲱形目鲇科鲇鱼Parasilurus asotus (L.),以全鱼(除去内脏)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流域。

    【功能主治】利水,催乳。

    【附方】

    治水肿:鲇鱼1条,香菜5两,香油适量,将鱼剖腹去杂,把香菜纳入鱼腹中,香油加水炖食(不加盐),连续服用。

    治妇女乳汁不足:鲇鱼1条,熬汤,卧鸡蛋,连续服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鮧鱼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Yí Yú

    【别名】鰋(《诗经》),额白鱼(《尔雅》郭璞注),鰩(崔禹锡《食经》),鯷鱼(《食经》),石鰋、潭虱(《医林纂要》),鲶(《动物学大辞典》),粘鱼(《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的全体或肉。

    【源形态】

    鲇鱼(崔禹锡《食经》)

    体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体长约40厘米,大者可达90厘米以上。头宽;口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领突出,上下颌及锄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上颌须较长,可达胸鳍之后,下颌须短小。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上有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体光滑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一行。背鳍4~6,萎缩,呈丛状,位于腹鳍之前。胸鳍圆,有一硬棘,雄体在棘前后缘有锯齿,雌体则仅限于前缘,而后缘光滑。臀鳍77~83,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尾鳍小,呈圆形。体灰色或褐色,具有黑色斑块,有时全身为黑色;腹部白色;各鳍呈灰黑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白天多栖于水草丛生的底层,喜夜出觅食,食物大都为小型鱼类。

    本动物的眼睛(鮧鱼目)、尾(鮧鱼尾)、皮肤分泌的粘液(鮧鱼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分布黑龙江、长江及珠江流域。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崔禹锡《食经》:"温。"

    ③《医林纂要》:"甘咸,平,滑。"

    【功能主治】

    滋阴开胃,催乳利尿。治虚损不足,乳汁不多,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①陶弘景:"作臛食之云补。"

    ②《唐本草》:"主水,浮肿。利小便。"

    ③崔禹锡《食经》:"主风冷冷痹,赤白下利,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④《纲目》:"五痔下血肛痛,同葱煮食之。"

    ⑤《医林纂要》:"滋阴补虚,和脾养血。"

    ⑥《本草求原》:"醋煮,开胃。"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纲目》:"反荆芥。"

    【附方】

    ①治浮肿:鲇鱼二条,香菜五两,香油适量。将鱼剖腹去杂,把香菜纳入鱼腹中,香油加水炖食(不加盐),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②治产妇乳汁不足:鲇鱼一条。熬汤,沃鸡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③治面项身体白驳:鲇鱼一头,约重半斤。去肠肚,净洗后,一依鲊法,用盐、椒、葱、粳米饭匀拌,即用青荷叶裹作三包,各用蒲片系,更用荷叶重裹,令大臭烂,先以布拭白驳,令赤,次炙鲊,包,热熨,令汗出,以绵衣包,无令风冷所伤。(《圣济总录》白驳敷方)

    【摘录】《*辞典》

    页首↑

    鮧鱼目

    《*辞典》

    【出处】《政和本草》

    【拼音名】Yí Yú Mù

    【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眼睛。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政和本草》:"治刺伤中毒水,烧鮧鱼目灰涂之。"

    【摘录】《*辞典》

    页首↑

    鮧鱼尾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Yí Yú Wěi

    【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尾部。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纲目》:"治口眼歪斜,活鲇切尾尖,朝吻贴之。"

    【摘录】《*辞典》

    页首↑

    鮧鱼涎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Yí Yú Xián

    【来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三消,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次,下五,七枚,渴便顿减。"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鲇鱼"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大马哈鱼
    ·下一篇:黄颡鱼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温病少阴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素有肺痨,发时咳嗽连连,微...加味前胡汤加味四君子汤驱痹汤全毛悬钩子白薇猫爪草柏勒儿茶小叶买麻藤夏季宜穿皮革凉鞋养肝活络汤倒提壶鹿肾三钻七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春季食补法则五虎汤十四友丸小花酸藤子春季多饮水和吃蔬菜防口唇生...重唇鱼野冬菊白细辛蓝花石参五瓣寄生田唇乌蝇翼石蔓藤石榴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