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鲫鱼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鲫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Jì Yú

    【别名】鲫、鲋

    【来源】鲤形目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以全鱼(去鳞及内脏)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滋补,利水。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走马牙疳,牙痛等。

    【附方】

    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鲫鱼一条,去鳞及内脏,紫蔻2钱(研末)放入鱼腹内,再加陈皮,生姜,胡椒等煮熟食用。

    治水肿:鲜鲫鱼1条,砂仁面2钱,甘草末1钱,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纳入腹中,用线缚好,清蒸熟烂,分次当菜吃(忌盐酱20天)。

    【备注】鲫鱼胆治迎风流泪,其法为将鲫鱼胆汁与人乳各等分,合匀,蒸两次,点眼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鲫鱼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Jì Yú

    【别名】鲋(《吕氏春秋》),鰶(《说文》)。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

    【源形态】

    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头小,吻钝,吻长等于吻宽。口端位,呈弧形。眼大。下咽齿单行,成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一般为37~46,细长,呈披针形。鳞大形圆,侧线鳞28~30。背鳍Ⅲ16~18,起点在吻端至尾基距离的中间。臀鳍Ⅲ5~6。背、臀鳍均有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深,各鳍均呈灰色。

    生活于河流、湖泊、池沼中,尤以水草丛生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适应性很强。主要食物为苔藓虫、淡水壳菜、蚬、虾等动物及藻类植物、水草的嫩叶、湖底的腐败植物等。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5克,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碳水化物0.1克,灰分0.8克;钙54毫克,磷203毫克,铁2.5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索0.07毫克,尼克酸2.4毫克。

    维生素的含率,日本产鲫鱼每100克含维生素A50国际单位,B1_380微克,B2_100微克,尼克酸2.4毫克。又维生素B12含率,肉:15毫微克/克,内脏:50毫微克/克。

    【性味】

    甘,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②《蜀本草》:"味甘,温。"

    【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胃、大肠。"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治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病,痈肿,溃疡。

    ①《别录》:"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敷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

    ②《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鲙,主久赤白痢。"

    ③《本草拾遗》:"主虚羸。热煮食之;鲙主五痔。"

    ④《日华于本草》:"温中下气,补不足;鲙疗肠澼水谷不调;烧灰以敷恶疮;又酿白矾烧灰,治肠风血痢。"

    ⑤《滇南本草》:"和五脏,通血脉,消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煅研入丸、散。外用:捣敷、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①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鲫鱼半斤。细切,起作鲙,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莳萝、橘皮等末,空心食之。(《食医心镜》鹘突羹)

    ②治脾胃虚弱不欲食,食后不化:大活鲫鱼一条,紫蔻三粒,研末,放入鱼肚内,再加生姜、陈皮、胡椒等煮熟食用。(《吉林中草药》)

    ③治翻胃;大鲫鱼一个。去肠留胆,纳绿矾末,填满缝口,以炭火煅令黄干,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日三服。(《本事方》鲫鱼散)

    ④治膈气吐食:大鲫鱼去肠留鳞,以大蒜片填满,纸包十重,泥封,晒半干,炭火煨熟,取肉,和平胃散末一两,杵丸梧子大,密收。每服三十丸,米饮服。(《经验方》)

    ⑤治噤口痢:鲫鱼一枚。不去鳞、鳃,下作一窍,去肠肚,入白矾一栗子大,纸裹,煨令香熟,令病人取意用盐、醋食之。季毅方烧存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五倍子不以多少,以鲫鱼一枚,约重四、五两者,去肠胃鳞鳃,以药置鱼腹中,入瓶,以火煅微欲烟尽,取出为细末,温酒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卒病水肿: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三升,煮糜去鱼,食豆饮汁,二日一作,小便利愈。(《肘后方》)

    ⑧治全身水肿:鲜鲫鱼一条,砂仁面二钱,甘草末一钱。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而纳入鱼腹中,用线缝好,清蒸熟烂,分三次当菜吃(忌盐、酱二十天)。(《吉林中草药》)

    ⑨治消渴饮水: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数枚。(《活人心统》)

    ⑩治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一个。同茴香煮食。(《生生编》)

    ⑾治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服。(《摘元方》)

    ⑿下乳汁:鲫鱼长七寸,猪脂半斤,漏芦八两,石钟乳八两。上四味,切猪脂,鱼不须洗治,清酒一斗二升合煮,鱼熟药成,绞去滓,适寒温分五服坎,其间相去须臾一饮,令药力相及。(《千金方》鲫鱼汤)

    ⒀治产后臂痛抽筋:活鲫鱼(半斤重)一条。将鱼切成二寸长小块,不去鳞肠,用香油炸焦。服后饮热黄酒四两,取微汗。(《吉林中草药》)

    ⒁治小儿齁喘:活鲫鱼七个。以器盛,令儿自便尿养之,待红,煨熟食。一女年十岁,用此永不发也。(《颜湖集简方》)

    ⒂治诸疮肿:鲫鱼一个,可重六两者。去肠,用柏叶碾细,入鱼腹内,用纸裹数重,次用黄泥固济,煅存性,侯冷,碾成细末,轻粉一分同匀。如疮干,用麻油调,疮湿干用。(《普济方》乌金散)

    ⑩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鲫鱼长三寸者,乱发鸡子大,猪脂一升。上三味,煎为膏,敷之。(《千金方》)

    ⑩治恶核肿不散:鲜鲫鱼杵敷之。(孙思邈)

    @治淋巴结结核:鲫鱼一条,红砒二钱。先将鲫鱼肚杂除去,红砒研粉,撒入鱼肚内,用线缝合鱼肚,放火上烤至鱼呈焦炭样(此时红砒变为红褐色),打开鱼肚,用竹片(忌金属)将红砒取出研末,装瓶待用。用时取少许药面(如火柴头大),撒入破口内,如疼痛难忍时,取樟丹一钱,以煤油调和后涂患处,可止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小儿头不生发:鲫鱼烧灰,末,以酱汁和敷之。(《千金方》)

    ⑾治小儿天灶火丹:鲫鱼肉(锉)五合,赤小豆末五合。上二味和捣,少水和敷之。(《千金方》)

    ⑿治臁胫生疮: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刺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一次。(《仁斋直指方》)

    ⒀治牙齿急疳,唇口赤疮出者:鲫鱼一枚(长三寸者,开肚,满填盐,烧鱼焦),石胆半两,雄黄一分。上都研如面,先以泔汤洗口及疮上,用散贴之,每日三、五上,夜后漱口后贴之。(《圣惠方》石胆散)

    ⒁治齿漏疳宣露,脓血出:大鲫鱼一枚,砒霜一分,干地黄末一两。上药,先割破鲫鱼腹,去肠,入砒霜及地黄末,以纸裹鱼,入火烧,烟绝,取出,去其纸灰,更入白矾灰、麝香少许,细研为散。每用半钱,掺湿纸片子上,贴患处。(《圣惠方》鲫鱼散)

    ⒂刮骨取牙:㈠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点少许,咳嗽自落。㈡用硇砂入鲫鱼肉(内),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纲目》)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鲫鱼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痈。脾胃主肌肉,甘温能益脾生肌,故主诸疮久不瘥也。""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②《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③《本经逢原》:"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凡煅,俱不可去鳞,以鳞有止血之功也。"

    【摘录】《*辞典》

    页首↑

    鲫鱼胆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Jì Yú Dǎn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胆。

    【功能主治】

    ①《纲目》:"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②《陆川本草》:"治白喉。"

    【附方】

    ①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鲫鱼胆滴于鼻中,连二、五日用之。(《圣惠方》)

    ②治砂眼:冰片一分,琥珀二分。共研细末,大鲫鱼胆五个调涂。(贵州)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侯。(《水事方》神效散)

    【摘录】《*辞典》

    页首↑

    鲫鱼骨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Jì Yú Gǔ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

    【摘录】《*辞典》

    页首↑

    鲫鱼脑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Jì Yú Nǎo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脑髓。

    【功能主治】《仁斋直指方》:"治耳聋,鲫鱼脑一合,以竹筒子盛蒸之,冷灌耳中。"

    【摘录】《*辞典》

    页首↑

    鲫鱼头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Jì Yú Tóu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

    【性味】《药对》:"温。"

    【功能主治】

    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

    ①《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

    ②《本草拾遗》:"主咳嗽,烧为末服之。"

    ③《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

    ④《纲目》:"烧研饮服,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⑤《本草再新》:"发痘疹。"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1~2钱。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摘录】《*辞典》

    页首↑

    鲫鱼子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Jì Yú Zǐ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调中,补肝气。"

    ②《本草从新》:"去目中障翳。"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鲫鱼"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鲥鱼
    ·下一篇:小白鱼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苕叶细辛冬季儿童换牙期忌吃甘蔗荷蒂霍乱吐泻紫竹根三加皮秋季忌食未洗净的河蟹布渣叶消化汤松塔接骨树薜荔果湿郁汤山梅花透骨搜风散夏季防缺钾性软瘫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罗汉果春季桃花癣患者忌乱搽药春季劳动三防春季宜吃香椿答徐××问其妻荡漾...蜘蛛果水葱夜花藤七角白蔹王不留行[图]兔肉乌棒子石龙刍生金凉血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