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ǐ Yú
【别名】大鲤鱼、鲤
【来源】鲤形目鲤科鲤鱼Cyprinus carpio L.,以全鱼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消肿,利小便,镇咳平喘,下乳安胎。主治肾炎水肿,咳嗽气喘,乳汁不足等。
【附方】
治慢性肾炎:鲜大鲤鱼(1斤重)1条,去鳞及内脏,醋1两,茶叶2钱,共放入锅内,加水炖熟,空腹吃(一次吃不完可分两次)。
治咳嗽气喘:鲤鱼1条,去鳞,泥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服。日服1次。
治口眼歪斜:将鲤鱼血和白糖,调匀后涂患侧(向左歪涂右侧,向右歪涂左侧)。
治慢性中耳炎:将耳内脓汁擦净,然后将鲜鲤鱼胆汁滴入耳中,用棉球填塞耳孔,每日1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本经》
【拼音名】Lǐ Yú
【别名】赤鲤鱼(《尔雅》郭璞注),赪鲤(《埤雅》)。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源形态】
体呈纺锤形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成鱼大者长达90余厘米。口端位,呈马蹄形;吻钝,唇厚。上颚两旁有短触须1对,口的后角有长触须1对;长触须长约为短触须的2倍。下咽齿3行,内侧齿呈臼齿状。鳃孔阔。鳃耙15~22,多数为18~21。鳞大,圆形,紧着于皮肤,呈覆瓦状排列;侧线鳞33~39。背鳍Ⅲ~Ⅳ15~22,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6;背鳍及臀鳍均有1强大的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胸鳍Ⅰ15~16;腹鳍Ⅱ8~9;尾鳍17~19。体背部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呈橙红色。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适应性很强。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革和丝状藻类为食。产卵期4~5月。冬季游入深水底层越冬。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诸流域及云南、新疆等地湖泊、江河中均有。
【化学成分】
新鲜鲤肉约含肉浆86%,肉基质13%(前者是强压下流出的汁液,后者是压榨后的残渣)。鲤肉的一般化学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灰分1克(其中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在冬季,鲤肉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含率俱降低,在肌肉水提出物中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尚恒定。鲤肉的游离氨基酸为呈味的主要成分。在10余种游离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为最丰富。
鲤肉约含肌酸0.35%,磷酸肌酸0.02%(以P表示);老鱼的肌酸可上升至0.46%。鲤肉放置时,可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元性物质及组胺等。例如在18~22℃储藏24小时,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N17.4毫克%,挥发性还元性物质11.75微克当量/克,组胺<2.2毫克%。
关于维生素,食部每100克中有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3.1毫克;另一资料,含维生素A20国际单位,B1_400微克,B2_80微克,尼克酸2.0毫克;又鲜肌肉每100克有维生素C0.15毫克。又,鲤肌肉还含组织蛋白酶A、B及C。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寒。"
②《药对》:"平。"
【归经】
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牌、肺、肝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①《别录》:"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②《药性论》:"烧灰。末,糯米煮粥(调服),治咳嗽。"
③《本草拾遗》:"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为汤食之。破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作鲙以浓蒜虀含之。"
④《滇南本草》:"治痢疾,水泻,冷气存胃,作羹食。"
⑤《纲目》:"煮食,下水气,利小便;烧末,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
⑥《本经逢原》:"治便血,同白蜡煮食。"
【附方】
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一头,醇酒三升。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病身肿: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外台秘要方》)
③治水肿胀满:赤尾鲤鱼一斤。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矾五钱,研末,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为粥食,一日用尽。(《医方摘要》)
④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鲤鱼一头。切作鲙,以姜醋食之,蒜虀亦得。(《食医心镜》)
⑤治黄疸:大鲤鱼一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吉林中草药》)
⑥治痈肿:鲤鱼烧作灰,醋和敷之。(《千金翼方》)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鲤鱼,《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曰,热则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取,直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②《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临床应用】用于利尿消肿:取约1斤重的新鲜鲤鱼1条,除去鳞及内脏,和赤小豆1两加水煮热(先将赤豆煮开,再加入鲤鱼),不加油盐醋及其他调味料。于早饭前或与早饭同时1次服完。病重者1天可服两剂,轻症及巩固疗效阶段可只服半剂。临床观察9例门静脉性肝硬化伴见浮肿或腹水患者,服药后尿量均显著增加,最快者3天,最慢者10天,平均5天;随着尿量增多,浮肿及腹水亦先后逐渐消退。但停药后利尿作用又有下降现象。此外,亦有用鲤鱼配合茶叶、食醋煎服,治疗慢性肾炎水肿11例,亦获得显著的利尿消肿效果。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Chánɡ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肠。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小儿肌疮。"
②《纲目》:"聤耳有虫,鲤鱼肠同酢捣烂,帛裹塞之;痔瘘有虫,切断炙热,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Lǐ Yú Chǐ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牙齿。
【功能主治】《别录》:"主石淋。"
【附方】
①治卒淋:鲤鱼齿烧灰,酒服方寸匕。(《养生必用方》)
②治小便不通:鲤鱼齿烧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经》
【拼音名】Lǐ Yú Dǎn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胆。
【化学成分】除胆汁一般常有的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等外,尚含鲤甾醇;又证明在鲤体中,胆甾醇可变为鲤甾醇。还含别鹅去氧胆酸。
【性味】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归经】
①《本草经疏》:"走厥阴。"
②《本草求真》:"入心、脾。"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散翳消肿。治目赤肿痛,青盲障翳,咽痛喉痹。
①《本经》:"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
②《肘后方》:"点雀目燥痛。"
③《药性论》:"点眼,治赤肿翳痛;小儿热肿涂之。"
④《本草拾遗》:"主耳聋,滴耳中。"
⑤《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治白喉。"
【用法用量】内服:和药作丸。外用:取汁点涂。
【注意】《药性论》:"蜀漆为使。"
【附方】
①治眼飞血赤脉及痛:鲤鱼胆五枚,黄连(去须,捣为末)半两。上二味,取胆汁调黄连末,纳瓷合盛,于饭上蒸一次,取出,如干,即入少许蜜,调似膏。日五、七度,涂敷目眦。(《圣济总录》鱼胆敷眼膏)
②治眼睛上生晕,不问久新:鲤鱼一头,长一尺二寸者,取胆用,刺破,滴汁在铜照上,钥干,用竹刀子刮下,为细末。每用少许,时时点眼。(《圣济总录》光明散)
③治小儿喉痹肿:鱼胆二七枚,(取汁)以和灶底土涂之,瘥止。(《千金方》)
④治阴痿:雄鸡肝一具,鲤鱼胆四枚。上二味,阴干百日,末之,雀卵和,吞小豆大一丸。(《千金方》)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凡胆皆苦寒,走厥阴,故鲤鱼胆亦主明目及目热赤痛青盲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Lǐ Yú Lín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
【化学成分】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附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
②治诸鱼骨鲠: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
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末,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名家论述】《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Lǐ Yú Mù
【别名】鲤鱼眼睛(《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眼睛。
【化学成分】鲤眼含维生素C0.44毫克%,一般春夏较秋冬为高。鲤为淡水鱼,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2(海产鱼只有A1而无A2)。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Lǐ Yú Nǎo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脑。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类等,此外,每100克新鲜脑组织含维生素C8.30毫克。
【性味】《别录》:"温。"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诸痫。"
②《日华子本草》:"治暴聋,煮粥服。"
③《纲目》:"鲤鱼脑髓和胆等分,频点目眦,治青盲。"
【附方】
①治耳聋:竹筒盛鲤鱼脑,炊饭处蒸之,令烊,注耳中。(《千金方》)
②治耳聋有脓,不瘥,有虫:捣桂和鲤鱼脑,(棉裹)纳耳中,不过三、四度。(《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Pí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此外,尚含叶黄素及一种类似于蝲蛄素的红色色素;从绯鲤(红色鲤)中曾分离出叶黄素酯,α-及β-皮黄素酯,虾黄质。
【功能主治】《唐本草》:"主瘾疹。"
【附方】治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未出更服之,取出为度。(《养生必用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Xuè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
【化学成分】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元的转化常不完全。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0%。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四个区分,β-球蛋白有二个区分,γ-球蛋白有一个区分。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功能主治】《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附方】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实疗本草》
【拼音名】Lǐ Yú Zhī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
【化学成分】市品鲤鱼l市斤含脂肪15.8克,即3.16%。鲤脂稍有绿黄色萤光,略有旋光性(在16°,为-1.1°),约含游离脂肪酸6.95%。脂肪中的脂肪酸,饱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棕榈酸;不饱和者有亚油酸,油酸,可能尚有亚麻酸。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主诸痫,食之良。"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痫疾,惊忤。"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