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ǎi Mán
【别名】海鳗鲡、鳗鱼
【来源】鳗鲡目海鳗科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 (Ferskal),以全鱼入药。
【生境分布】南海、东海、渤海。
【化学成分】海鳗的鱼鳔中含蛋白质、脂肪及胶体物质;胆汁中含胆酸、甘胆酸和牛磺胆酸。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主治食欲不振:海鳗1条,浸酒内,待其醉死,同酒炖食。外用治皮肤恶疮,癣疥。
【备注】脑、卵巢及脊髓中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及胆固醇,是提取卵磷脂和脑磷脂的原料。(供临床应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Hǎi Mán
【别名】慈鳗、狷狗鱼、海鳗鲡、慈鳗鲡、狗鱼(《日华子本草》),狗头鳗(《随息居饮食谱》),勾鱼、即勾、狼牙鳝(《黄渤海鱼类调查》),尖嘴鳗、乌皮鳗、九鳝、门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肉。
【源形态】身体细长,前部为圆管状,尾部侧扁,向后逐渐变细。体长50厘米以上。头长而前部尖锐。吻长而尖,尖端圆而膨大,其后有一深凹。上颌长于下颌。眼大,近圆形,位于头的两侧,无活动的眼缘。口裂大,口角远超过眼后缘。前鼻孔为短管状,位于吻端凹部后方,后鼻孔不成管状,位于眼前中邢。舌不能活动。两颌牙强大而锐利,两侧均为3行。上颌前端有大形犬牙8~16个,下颌前端有大犬牙6~7个。下领外行牙不向外方倾斜,口闭合时不露出口外。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牙尖。体无鳞,有侧线。背鳍起点于鳃孔上方稍向前处;臀鳍起点于肛门后方;背、臀鳍在后方和尾鳍相连接。有胸鳍。无腹鳍。全体灰色,下方稍淡,背、臀鳍边缘黑色。
【生境分布】栖于近海。昼伏于泥穴或岩礁裂缝中,夜出觅食。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多见于东、南海,北方惭少。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平,有毒。"
②《纲目》:"甘,平,有毒。"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治皮肤恶疮,疥,疳匿,痔瘘。"
②《纲目》:"主治同鳗鲡。"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