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乌鳢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乌鳢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Wū Lǐ

    【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

    【来源】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以全鱼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利水,袪风。主治湿痹,疗面目浮肿,利大小便;亦治肠痔下血,又能预防小儿麻疹。

    【用法用量】4~8两,煮汤服或煎汤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鳢鱼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Lǐ Yú

    【别名】蠡鱼、鲖鱼(《本经》),蜾(《说文》),鲡、鯣(《广雅》),黑鳢鱼(《本草图经》),玄鳢、文鱼(《埤雅》),黑鲤鱼(《本草衍义》),黑鱼(《日用本草》),乌鱼(《滇南本草》),黑火柴头鱼(《医林集要》),蛇皮鱼(《医林纂要》),乌棒、活头(《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肉或全体。

    【源形态】

    乌鳢(《医林集要》)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约30余厘米;头尖而扁平,头上覆盖鳞片。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倾向前突出,向后达列眼的后缘。上下颌骨、锄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眼位于头侧前上方。鳃耙10~13。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折断处两段相隔2行鳞片;侧线鳞60~67。背鳍、臀鳍均长,达到尾鳍基部。背鲔47~52。胸鳍短12~13,末端约达腹鳍中部;腹鳍Ⅰ8,不达臀鳍。臀鳍31~33。尾鳍圆形。全体灰黑色,背部与头面较暗,腹部较淡。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两条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和腹鳍呈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生活于江河、湖泊、池沼中,喜栖于水草较多及有污泥的浑浊水底。为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以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产卵期6~7月。冬季处于蛰居状态。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湖沼中均有。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8克,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索0.25毫克,尼克酸2.8毫克。曾从其1公斤肌肉中,分离出组氨酸100毫克;又证明尚含3-甲基组氨酸。

    同属动物纹鳢尾部肌肉含瓜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等18种游离氨基酸;其肌肉、血清、肝脏、性腺中的钙含率,冷季上升,无机磷含率则下降;维生素C含率夏季比冬季高。又同属动物线鳢及眼鳢鱼粉含可利用的蛋氨酸2.40~2.86克/16克N,即相当于总蛋氨酸的72~90%,比青鱼、鳘鱼、鰛鱼鱼粉的蛋氨酸含率都高。线鳢新鲜肌肉不含组胺,开始腐坏时,即生此物质,在5℃以下保存时,可抑制其腐坏。皮及鳞中含羟基脯氨酸、脯氨酸,顺次为6.04(皮)、7.35(鳞),9.48(皮)、12.93(鳞)克/100克蛋白质。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日用本草》:"有微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

    ①《本经》:"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

    ②《别录》:"疗五痔。"

    ③孟诜:"下大小便拥塞气。又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之,效。"

    ④《本草图经》:"主妊娠有水气"

    ⑤《滇南本草》:"大补血气,治妇人干血痨症,煅为末服之。又煮茴香食,治下元虚损。"

    ⑥《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

    ⑦《本草求真》:"补脾利水。"

    ⑧《本草再新》:"强阳养阴,退风去湿。治妇人血枯,经水不调,崩淋二带,理腰脚气。鳞、尾败毒去风,养肝益肾,通经利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火上烤熟食。

    【附方】

    ①疗肿满:鳢鱼合小豆白煮食。(陶弘景)

    ②治十种水气病:鳢鱼一头,重一斤以上,熟取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③治卒身面浮肿,小肠涩,大便难,上气喘息:鳢鱼二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泽漆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桑根白皮(锉)一两,紫苏茎叶一两。上药细锉,先以水五升,煮鱼取汁三升,去鱼纳药,煮取二升,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一中盏,其鱼亦宜食之。(《圣惠方》鳢鱼汤)

    ④治水肿腹大:活鳢鱼去腹垢,入独颗蒜令满,外涂湿黄泥,炭火炙食,屡效。(《本经逢原》)

    ⑤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虀食之。忌冷毒物。(《外台》)

    ⑥治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黑火柴头鱼一个,去肠肚,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入盐、酱,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蠡鱼:乃益脾除水之要药也。上虚则水泛滥,上坚则水自清。凡治浮肿之药,或专于利水,或专于补脾,其性各自为用。惟蠡鱼能导横流之势,补其不足,补泻兼施,故主下大水及湿痹,面目浮肿。五痔因湿热所生,水去则湿热自除。""孟诜主下大小便壅塞气,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良;苏颂主妊娠有水气,并取其除湿、下水、益脾之功也。"

    【摘录】《*辞典》

    页首↑

    鳢鱼肠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Lǐ Yú Chánɡ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肠。

    【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以五味炙,贴痔瘘及蚛骭,良久即去之。"

    【摘录】《*辞典》

    页首↑

    鳢鱼胆

    《*辞典》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Dǎn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

    【性味】

    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甘。"

    ②《纲目》:"甘,平。"

    ③《医林纂要》:"苦甘,寒。"

    【功能主治】

    泻火。治喉痹,目翳,白秃疮。

    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

    ②《本草再新》:"凉心泻火,治耳聋目翳。"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白秃疮之涂布剂。"

    【附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摘录】《*辞典》

    页首↑

    鳢鱼血

    《*辞典》

    【出处】《本草再新》

    【拼音名】Lǐ Yú Xuè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血。

    【功能主治】《本草再新》:"能治血分,理腰脚气,利关节,活脉络。"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乌鳢"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海鳗
    ·下一篇:黄鳝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慢性胃炎食物选择合口收功散牛黄铁粉丹豆蔻牡丹皮丹参饮轻粉胖大海水杨梅养胃理气汤清气养荣汤掌羽凤尾蕨冬季补益药膳五德丸马鞍叶长管蝙蝠草夏季减肥四宜顺气散顺气消滞汤传统药膳分类专家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答章××问腹内动气...论肺病治法野高粱水韩信草鹧鸪一点血[图]西洋菜干土连翘温中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