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ú Cí
【别名】鸬鹚、鸬饲、水老鸦、鱼鸦、鱼鹰、鮱鸦
【来源】鹈形目鸬鶿科鸬鶿(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L.),以肉入药。
【生境分布】南方地区河流中。
【功能主治】利尿。主治水肿。
【备注】鸬鶿,嗜吃鱼类,常被驯养,驱使捕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Lú Cí Ròu
【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肉。
【源形态】
体长约80厘米。嘴狭长呈圆锥形,上嘴两侧有沟,尖端有钩,下嘴有小囊。上嘴黑褐,上嘴边缘和下嘴灰白,具砖红色斑。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斑点;眼下橙黄色;嘴下之喉囊为橄榄黑色,有许多鲜黄色斑点。颊、颊和上喉均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稍沾棕褐色。体羽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生殖期中,胁下有一雪白块斑;头、颈部生白丝状羽。后头部有一不明显的羽冠。幼鸟的下体黑色,杂以白羽。脚位于体之后方,黑色,4趾向前,具蹼及锐爪。
栖息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
【生境分布】营巢于芦苇丛中或矮树、峭壁上。广布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使捕鱼。
【性味】《纲目》:"酸咸,冷,微毒。"
【功能主治】
①《雷公炮炙论》原叙注:"治体寒腹大。鸬鹚烧存性,为末,米饮调服。"
②《纲目》:"治大腹鼓胀,利水道。"
【注意】《品汇精要》:"怀妊不宜食。"
【名家论述】《纲目》:"鸬鹚,《别录》不见功用,惟雷氏《炮炙论》序云:"体寒腹大,全赖鸬鹚。"窃谓诸腹鼓大,皆属于热,卫气并行于血脉则体寒。此乃水鸟,其气寒冷,而利水。寒能胜热,利水能去湿故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Lú Cí Chì Yǔ
【别名】鸬鹚羽(《范汪方》)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
【功能主治】《范汪方》:"治鲠。"
【附方】治诸鱼骨鲠在喉中:鸬鹚毛羽十斤,烧灰研细。每服一钱匕,浓煎橘皮汤调下,或以绵裹含咽。(《圣济总录》鸬鹚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Lú Cí Gǔ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
【功能主治】陶弘景:"主鱼鲠。"
【附方】
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及黄素单核甙酸。
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ú Cí Xián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口涎。
【功能主治】治百日咳。
【附方】
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纲目拾遗》)
②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牛蒡子三两,生甘草四钱,麻黄八钱,青黛、射干各一两,细辛五钱。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加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中国医学大辞典》鸬鹚涎丸)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