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Wū Yā Ròu
【别名】大嘴乌鸦、老鸦、秃鼻乌鸦
【来源】雀形目鸦科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秃鼻乌鸦C. frugilegus L.,以肉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
滋养补虚。
治肺结核咳嗽,咯血:乌鸦1只(去毛及肠杂),瓜蒌1枚(取瓤),纳入乌鸦腹中,放白矾少许,缚好煮熟,分4次吃,日服2次。
治秃疮:乌鸦1只,黑矾适量,先把乌鸦用黑矾喂饱,然后装于罐内,用黄泥封好,糠火烧焦,取出,研细末,香油调匀,涂敷患处。
治乳汁不通:乌鸦肉炒食。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嘉祐本草》
【拼音名】Wū Yā
【别名】巨喙乌(《禽经》),大嘴乌(《禽经》注),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论》)。
【来源】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全体或肉。
【源形态】
为鸦科较常见之一种。体长约50厘米。嘴粗壮强直,色黑,嘴缘光滑。虹膜黑褐色。通体纯黑色;L体除头顶、后颈及颈侧外,多少染有绿蓝色亮辉;喉部沾深蓝辉;翼及尾的下覆羽有些羽尖带蓝或绿色辉,下体余部无光亮;翼羽底面的羽干基段灰白色。脚强,趾爪均黑色。
常见于田野、屋旁及山区树丛中。性机警,鸣声粗厉;食物为玉米、花生、豆类、瓜果及昆虫、腐肉等。
本动物的头(乌鸦头)、翅羽(乌鸦翅羽),胆(乌鸦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
酸,平。
①《嘉祐本草》:"平,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咸,平。"
③《纲目》:"酸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定痫,已痨止血。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虚痨咳嗽吐血,骨蒸潮热。
①《嘉祜本草》:"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痫。"
②《本草图经》:"治急风。"
③《纲目》:"肉,治暗风痫疾及五劳七伤,吐血咳嗽,杀虫。"
【附方】
①治老人头风,头晕目黑:乌鸦肉、天麻,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疯狂:乌鸦肉、猪胆汁、钩藤、全蝎、黄连。同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虚劳瘵疾:乌鸦一只,绞死去毛肠,入人参片,花椒各五钱,缝合,水煮熟食,以汤下;鸦骨、参、椒焙研,枣肉丸服。(《便民食疗》)
④治五劳七伤,吐血咳嗽:乌鸦一只,栝蒌瓤一枚,白矾少许。入鸦肚中,缝扎煮熟,作四服。(《寿域神方》)
⑤治乳汁不下:乌鸦3只。炒熟,随意食用。(《吉林中草药》)
⑥治秃疮:乌鸦3只,黑矾适量。先将乌鸦用黑矾喂饱,装罐内,用黄泥封好,糠火烧枯,研成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Wū Yā Chì Yǔ
【别名】鸦翅(《丹溪心法》)。
【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
【功能主治】
活血去瘀。治跌扑瘀血,破伤风。
①《丹溪心法》:"破伤风,血疑心,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一钱。"
②《纲目》:"治针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调败之。又治痘疮不出复入。"
③《东医宝鉴》:"破瘀血,烧灰用。"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炙焦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从高堕下,瘀血棖心,面青短气者:以乌翅羽七枚,以右翅者最良,烧末酒服之,当吐血。(《肘后方》)
②治痘疮复陷:取老鸦左翅,烧灰,用豮猪血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豮猪尾血同温水化服。(《痘疹论》)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Wū Yā Dǎn
【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胆汁。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
【功能主治】点风眼红烂。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证类本草》
【拼音名】Wū Yā Tóu
【别名】鸦头(《圣惠方》)
【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头。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
【功能主治】
①《圣惠方》:"治蜂瘘,烧灰细研敷之。"
②《吉林中草药》:"治烂眼边,乌鸦脑子二个,睡前糊眼上。"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