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核桃仁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核桃仁

    《中国药典》

    【拼音名】Hé Tɑo Rén

    【英文名】SEMEN JUGLANDIS

    【别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

    【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性状】本品多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有皱曲的沟槽,大小不一;完整者类球形,直径2~3cm。种皮淡黄色或黄褐色,膜状,维管束脉纹深棕色。子叶类白色。质脆,富油性。无臭,味甘;种皮味涩、微苦。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1)治中耳炎,用核桃仁榨油加适量冰片滴耳。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核桃仁

    《*辞典》

    【拼音名】Hé Tɑo Rén

    【英文名】Semen Juglandis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种子。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

    【源形态】落叶乔木。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5cm,宽3~6cm,先端尖,全缘。花单性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荑花序下垂,花密生,雄蕊6~30;雌花序簇生,直立,生于幼枝的顶端,有花1~3,子房下位,密被毛。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质,绿色;内果皮骨质,坚硬,有不规则的浅沟。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较湿润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带。主产河北、北京、山西、山东。

    【性状】完整种子类球表,由两片呈脑状的子叶构成,直径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种皮菲薄,有深色脉纹,一端有三角状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规则块状,乳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味微香甜;种皮微涩。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主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的甘油酯;另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α-及γ-维生素E、维生素B2。

    【性味】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定喘润肠。用于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

    【摘录】《*辞典》

    页首↑

    胡桃仁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Hú Táo Rén

    【别名】虾蟆(《酉阳杂俎》),胡桃肉(《海上集验方》),核桃仁(《纲目》)。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于白露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内。

    【源形态】

    胡桃(《千金·食治》),又名:羌桃(《名物志,),核桃(《纲目》),万岁子(《花镜》)。

    落叶乔木,高30~35米。枝幼时被短腺毛,髓部片状。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1片,长圆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宽2~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略偏斜,全缘,幼时有波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幼时脉腋间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集成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2厘米,花小而密生;苞片1,矩圆形,两侧2小苞片长卵形,花被通常3片,苞片及花被均被白色柔毛;雄蕊15~30;雌花序生于幼枝顶端,排列成穗状;苞片3,长卵形;花被4裂,裂片线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果实近球形,径3~5厘米,外果皮肉质,灰绿色,有棕色斑点;内果皮坚硬,有浅皱褶,黄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主产河北、山西、山东。以河北产量最大,山西所产品质佳。

    【性状】种仁多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完整者类球形,由二瓣种仁合成,皱缩多沟,凹凸不平。外被棕褐色薄膜状的种皮包围,剥去种皮显黄白色。质脆,子叶富油质。气微弱,子叶味淡,油样,种皮味涩。以色黄、个大、饱满、油多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40~50%(山西省资料,含油量达58.3~74.7%),主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混有少量亚麻酸及油酸甘油酯。又含蛋白质15.4%,碳水化物10%,钙0.119%,磷0.362%,铁0.085%,胡萝卜素0.17毫克%,核黄素0.11毫克%。

    成熟果实含纤维素和戊聚糖。未成热果实含瓜氨酸、胡桃叶醌及维生素C。

    【药理作用】给犬喂食含胡桃油的混合脂肪饮食,可使其体重增长很快,并能使血清白蛋白增加,而血胆甾醇水平之升高则较慢,它可能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

    【性味】

    甘,温。

    ①《七卷食经》:"味甘,温。"

    ②《本草图经》:"性热。"

    ③《医林纂要》:"甘而微辛,连皮涩。"

    【归经】

    入肾、肺经。

    ①《纲目》:"入肾、肺。"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

    ③《本草求真》:"入命门,兼入肺、大肠。"

    ④《本草撮要》:"入足阳明、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①孟诜:"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②崔禹锡《食经》:"下气,主喉痹,杀白虫。"

    ③《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

    ④《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⑤《七卷食经》:"去积气。"

    ⑥《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发痘疮,制铜毒。"

    ⑦《医林纂要》:"补肾,润命门,固精,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

    ⑧《本草从新》:"治痿,强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

    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②汪颖《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动肾火。"

    ③《本草经疏》:"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④《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禁用。"

    【附方】

    ①治湿伤于内外,阳气衰绝,虚寒喘嗽,腰脚疼痛:胡桃肉二十两(捣烂),补骨脂十两(酒蒸)。研末,蜜调如饴服。(《续传信方》)

    ②治久嗽不止:核桃仁五十个(煮热,去皮),人参五两,杏仁三百五十个(麸炒,汤浸去皮)。研匀,入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细嚼一丸,人参汤下,临卧再服。(《纲目》)

    ③治产后气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参各等分。上细切,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七分,频频呷服。(《普济方》)

    ④治肾气虚弱,腰痛如折,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胡桃二十个(去皮膜),破故纸(酒浸,炒)八两,蒜四两(熬膏),杜仲(去皮,姜汁浸,炒)十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局方》青娥丸)

    ⑤益血补髓,强筋壮骨,明目,悦心,滋润肌肤:故纸、杜仲、萆薢、胡桃仁各四两。上三味为末,次入胡桃膏拌匀,杵千余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御药院方》)

    ⑥治消肾,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浑浊,大便燥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白茯苓、胡桃肉(汤去薄皮,别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煮干,焙)。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或为散,以米饮调下,食前服。(《三因方》胡桃丸)

    ⑦治肾虚耳鸣遗精:核桃仁三个,五味子七粒,蜂蜜适量。于睡前嚼服。(《贵州草药》)

    ⑧治石淋:胡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和顿服。(《海上集验方》)

    ⑨治小便频数:胡桃煨熟,卧时嚼之,温酒下。(《纲目》)

    ⑩治醋心:烂嚼胡桃,以干姜汤下。或只嚼胡桃,或只吃干姜汤亦可治。(《传信适用方》)

    ⑾治赤痢不止:枳壳、胡桃各七枚,皂荚(不蛀者)一挺。上三味,就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取研极细,分为八服。每临卧及二更、五更时各一服,荆芥茶调下。(《圣济总录》枳壳散)

    ⑿治脏躁病:胡桃仁一两。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三次。(《卫生杂志》4(1):6,1936)

    ⒀治火烧疮:取胡桃穰烧令黑,杵如脂,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⒁治瘰疬疮:胡桃瓤烧令黑,烟断,和松脂研敷。(《开宝本草》)

    ⒂治鼠瘘痰核:连皮胡桃肉,同贝母、全蝎枚数相等,蜜丸服。(《本经逢原》)

    【名家论述】

    ①《纲目》:"胡桃仁,味甘气热,皮涩,肉润。孙真人言其冷滑,误矣。近世医方,用治痰气喘嗽、醋心及疠风诸病,而酒家往往醉后嗜之。则食多吐水、吐食,脱眉,及酒同食咯血之说,亦未必尽然也。但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耳。""胡桃,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与破故纸同为补下焦肾、命之药。夫命门气与肾通,藏精血而恶燥,若肾、命不燥,精气内充,则饮食自健,肌肤光泽,肠腑润而血脉通,此胡桃佐补药,有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也。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内而心腹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洪氏《夷坚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敛肺,盖不知其为命门、三焦之药也。"

    ②《医林纂要》:"胡桃,昔人云,留皮则入肾、命,去皮则入肺。愚按凡仁皆润而多入心,下行则入命门。肾命得补,精气坚固,则阳气自行于三焦以上达膻中,肺自得其温润而寒嗽除矣,不必以留皮去皮分上下,但连皮则能固能补,去皮则止于能行能润耳。"

    ③《本草求真》:"胡桃,味甘则三焦可利,皮涩则气可敛而喘可定,肉润则肺得滋而肠可补。疮肿、鼠瘘、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结。惟肺有热痰,暨命门火炽者切忌。养血去皮用,敛涩连皮用。"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证。其性又能消坚开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尿路结石

    胡桃仁4两,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1~2天内分次服完(儿童酌减)。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

    ②治疗皮炎、湿疹

    胡桃仁捣碎,炒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用乳钵研成糊状,冷后备用。对一般皮炎、湿疹的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可用30~50%胡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敷,如渗出液多时胡桃仁焦油宜多加,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如患处渗出液不多、糜烂不重时,可在均匀薄敷的药膏表面再撒上1层滑石粉固定,一般不需包扎;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敷,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同时内服一般脱敏药物。共治172例,均为无继发感染的各种皮炎、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全部有效。其中接触性皮炎70例,痊愈67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渗出、糜烂及结痂消退,留下慢性皮损)3例;脂溢性皮炎3Z例,痊愈26例,好转11例;婴儿湿疹10例,痊愈7例,好转3例;其它湿疹55例,痊愈31例,好转24例。大多数在1~10天治愈,少数在10~20天或以上。初步观察,本品具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安抚止痒等作用,无局部刺激,可代替湿敷疗法。

    ③治疗外耳道疖肿

    取胡桃仁1两,用食油2两炸枯,过滤弃渣。以其油浸制小纱条(最好加少许冰片),塞入外耳道疖肿处,每日1换。一般治疗后能立感轻快或止痛,并能维持24小时左右。数日可愈。

    【摘录】《*辞典》

    页首↑

    油胡桃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Yóu Hú Táo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性味】《纲目》:"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纲目》:"杀虫攻毒。治痈肿,厉风,疥癣,杨梅,白秃诸疮。"

    【附方】治疥疮瘙痒:油核桃一个,雄黄、艾叶(杵熟)各一钱。捣匀棉包,夜卧裹阴囊,历效,勿洗。(《濒湖集简方》)

    【名家论述】《纲目》:"油核桃有毒,伤人咽肺,而疮科取之,用其毒也。"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核桃仁"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桃仁
    ·下一篇:桉油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夏季吹电风扇保持距离鬼毛针巴豆四季青败酱草消痔汤冬季养生多食红枣木槿皮四方蒿信石散偏定痛饮枸骨子黄鳝藤大一面镙秋冬燥咳食疗六方四方木皮消肿汤千只眼夏季哪些疾病患者忌食冷饮猪毛菜鱼藤银朱叶下花杨梅树羊胰相思子金鱼藻土香薷水梨藤疏肝和胃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