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莱菔子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莱菔子

    《中国药典》

    【英文名】SEMEN RAPHANI

    【别名】萝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试管内,加氢氧化钠1 小粒,置酒精灯上灼热,放冷,加水2ml 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 5%盐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

    (2)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 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鉴别](1)项下剩余的滤液1~2滴,即显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乙醚液,药渣用乙醚10ml洗涤后挥干,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莱菔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莱菔子

    《*辞典》

    【出处】《本草衍义补遗》

    【拼音名】Lái Fú Zǐ

    【别名】萝卜子(《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夏、秋间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皆产;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毫米,宽2.5毫米。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质称莱菔素。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在1毫克/毫升浓度对葡萄球菌秘大肠杆菌即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可影响各种植物种子发芽。后又从莱菔子中分离出一种油,称为"Sulforaphen",1%浓度可对抗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有人认为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

    ②抗真菌作用

    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六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

    变种的提取物,长期饲喂大鼠,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

    【毒性】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炮制】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②《纲目》:"辛甘,平,无毒。"

    ③《玉楸药解》:"辛,热。"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气虚者慎服。

    《本草从新》:"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

    【附方】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名家论述】

    ①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②《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③《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莱菔子"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桉油
    ·下一篇:莲子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韶子张元素焦槟榔桂枝加黄耆汤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防“心梗...柘木上海甲方香油蜜膏大叶紫珠小檗春季宜静补刺玫蚕砂山紫菀秋冬燥咳食疗六方冬季药膳炖品三款消肿膏黑白散春季忌春风送病总论喘证治法两头尖猪鬃草玉屑毛叶轮环藤七角白蔹三爪金龙[图]细叶大戟土附锁阳升麻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