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uān Guǒ Ténɡ
【别名】酸藤子、酸藤果、山盐酸鸡、酸醋藤、入地龙、信筒子
【来源】紫金牛科信筒子属植物酸果藤Embelia laeta (L.)Mez (E. obovata Hemsl.),以根、叶及果实入药。
【性味】
根、叶:酸,平。
果:甘、酸,平。
【功能主治】
根、叶:祛瘀止痛,消炎,止泻。根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果:强壮,补血。用于闭经,贫血,胃酸缺乏。
【用法用量】根0.5~1两,果3~5钱;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白花酸果藤(早禾藤、水林果)Embelia ribes Burm.;大叶酸藤(马桂花)Embelia longifolia (Benth.)Hemsl.,在广东、云南亦应用于临床,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Suān Ténɡ Guǒ
【别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实。夏季采收,蒸熟,晒干备用。
【源形态】
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高1~3米。枝灰色或褐红色,秃净。单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狭矩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全缘,两面秃净;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花序长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长约2毫米;萼片4裂,卵形,秃净;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外面秃净,内面有粉状小突点;雄蕊4,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花药卵形或肾形,背无腺点;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小浆果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暗红色,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根及枝叶(酸藤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村旁。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附方】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Suān Ténɡ Mù
【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入地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根及枝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酸藤果"条。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
【性味】
酸涩,平。
①《陆川本草》:"性凉,味酸。"
②《南宁市药物志,:"酸涩,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涩,平。"
【功能主治】
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疮。内服治内外痔疮(并外洗),喉痛,脚气痛(煲狗脚食)。"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瘀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