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荷叶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荷叶

    《中国药典》

    【拼音名】Hé Yè

    【英文名】FOLIUM NELUMBINIS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灰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外壁乳头状或短绒毛状突起;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8个。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波状弯曲,有时可见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约至40μm 。

    【炮制】

    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荷叶炭:取净荷叶,照煅炭法(附录Ⅱ D)煅成炭。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荷叶炭:取净荷叶,放煅锅内装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结合处用黄泥封闭,上面锅底贴白纸,用火煅至白纸显焦黄色为止,待凉取出。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3~9g;鲜品15~30g;荷叶炭3~6g。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荷叶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Hé Yè

    【别名】蘧(《尔雅》)。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6~9月收采,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四形,晒干。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叶通常折叠成半圆形或扇形,完整或稍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圆盾形,直径30余厘米。正面青绿色或棕绿色,有白色短粗腺毛:背面灰黄色或淡灰绿色,平滑有光泽;中心有一突起的叶柄残基;全缘;叶脉明显,粗脉21~22条,由中心向外放射,并分生多数细脉。质脆,易碎。微有消香气,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含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亚美罂粟碱、前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D-N-甲基乌药碱、番荔枝碱、鹅掌楸碱、槲皮素、异槲皮甙、莲甙、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鞣质。还含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

    【炮制】荷叶:以水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切丝,晒干。荷叶炭:取净荷叶,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上贴白纸,两锅交接处用黄泥封固,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待冷取出。

    【性味】

    苦涩,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平,味辛。"

    ②《本草崇原》:"气味苦,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涩,平,微咸。"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①《本草求真》:"入胆。"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①盂诜:"破血。"

    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

    ④《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

    ⑤《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⑥《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

    ⑦《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⑧《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⑨《本草备要》:"洗肾囊风。"

    ⑩《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

    ⑾《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

    ⑿《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注意】

    ①《纲目》:"畏桐油,茯苓、白银。"

    ②《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附方】

    ①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去心),杏仁二钱(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陈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甘草五分,佩兰叶一钱。加荷叶二钱为引,水煎服。(《时病论》)

    ②治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③治雷头风证,头面疙宿肿痛,憎寒发热,状如伤寒:荷叶一枚,升麻五钱,苍术五钱。水煎温服。(《内经类编试效方》清震汤)

    ④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⑤治吐血不止:㈠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肘后方》)㈡嫩荷叶七个,擂水服。(《纲目》)

    ⑥治吐血咯血:荷叶焙干,为末,米饮下二钱匕。(《经验后方》)

    ⑦治崩中下血:荷叶(烧研)半两,蒲黄、黄芩各一两。为末。每空心酒服三钱。(《纲目》)

    ⑧治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纲目》)

    ⑨治产后血运,烦闷不识人。或狂言乱语,气欲绝:荷叶三片,蒲黄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入生地黄汁一合,蜜半匙,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荷叶散)

    ⑩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蚌粉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三因方》罩胎散)

    ⑾治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⑿治遍身风宿: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圣惠方》)

    ⒀治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元方》)

    ⒁治黄水疮:荷叶烧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⒂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水淋漓,热痹痒痛:干荷叶四个,藁本二钱半。上细切,水二斗,煎至五升,去渣。温热得所,淋渫,仍服大黄左经汤。(《证治准绳》荷叶藁本汤)

    ⒃治漆疮:荷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了,以贯众末掺之,干则以油和涂。(《圣济总录》荷叶汤)

    ⒄治扑打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火干荷叶五斤。烧令烟尽,细研,食前以童子热小便-小盏,调三钱匕,日三服。(《圣惠方》)

    ⒅治斧伤疮:荷叶烧研擦之。(《濒湖集简方》)

    【名家论述】

    ①《纲目》:"按闻人规《疽疹八十一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黡,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也,此药只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②《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荷叶"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莲须
    ·下一篇:柴胡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骨牌蕨淳于意曹颖甫尖顶地星香葛汤葶苈丸分清五淋丸诃黎勒丸紫珠柴葛解肌汤加减七仙丸白头翁萹蓄木蓝水龙古山龙人参术附汤夏季防泻泄喝哪些药汤鹿尾五加皮酒甘青青兰消肿汤木虾公牛耳枫丁香蓼[图]燕麦草雪里见薤白麻栎水蜈蚣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