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党参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党参

    《中国药典》

    【拼音名】Dǎnɡ Shēn

    【英文名】RADIX CODONOPSIS

    【别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西党参):长10~35cm,直径0.5~2.5cm。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致密的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川党参:长10~45cm,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10数列,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皮层窄。韧皮部宽广,外侧常现裂隙,散有淡黄色乳管群,并常与筛管群交互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党参

    《*辞典》

    【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Dǎnɡ Shēn

    【别名】上党人参(《本经逢原》),黄参(《百草镜》),狮头参(《翁有良辨误》),中灵草(《青海药材》)。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

    【源形态】

    党参,又名:辽参、三叶菜、叶子草。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直径1~1.7厘米,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具多数瘤状的茎痕,外皮乳黄色至淡灰棕色,有纵横皱纹。茎缠绕,长而多分歧,下部疏生白色粗糙硬毛,上部光滑或近于光滑。叶对生、互生或假轮生:具柄,叶柄长0.5~4厘米,被疏柔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1~7厘米,宽0.8~5.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疏柔毛。花单生,具细花梗;花萼绿色,具5裂片,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光滑或稍被茸毛;花冠广钟形,直径2~2.5厘米,淡黄绿色,且有淡紫堇色斑点,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至广三角形,直立;雄蕊5,花丝中部以下扩大;子房上位,3室,胚珠多数,花柱短,柱头3,极阔,呈漏斗状。蒴果圆锥形,3室,有宿存花萼。种子小,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性状】

    党参药材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

    ①西党

    根部类圆柱形,末端较细,长8~20厘米,直径约5~13毫米。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盘头",每个茎痕呈凹下点状。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沟,近根头处有紧密的环状皱纹,逐渐稀疏约占全体之半。皮孔横长、明显,略突出,长约0.3~0.8厘米。支根脱落处常见黑褐色胶状物,系内部乳汁溢出干燥所成。质稍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特殊,味微甜。以根条肥大、粗实、皮紧、横纹多、味甜者为佳。

    主产陕西、甘肃。

    ②东党

    根类圆柱形,常分歧。长12~25厘米,直径约5~22毫米。根头大而明显,根外皮黄色及灰黄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皮孔短而突出,呈点状突起。质疏松,易折断。断面皮部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占本部之1/3,皮部有横向裂隙,木部射线亦成裂隙。以根条肥大、外皮黄色、皮紧肉实、皱纹多者为佳。

    主产东北等地。

    ③潞党

    根类扁圆柱形,单一,长约8~22厘米,直径约7~10毫米,亦有较长大者。根头部无明显"狮子盘头"。根表面浅灰棕色,有深而不规则的纵皱沟,近根头处有较稀横纹。质较轻,易折断,断面不规则。气微,无香气,味甜。以独支不分叉、色白、肥壮粗长者为佳。

    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

    【化学成分】

    党参根含皂甙、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粘液及树脂等。

    川党参根含挥发油、黄芩素萄萄糖甙、微量生物碱、多糖、菊糖、皂甙。

    【药理作用】

    ①对血细胞的影响

    党参根的醇、水浸膏口服或皮下注射,可使正常兔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略有增加;摘除脾脏后,作用显著减弱,故推测其"补血"作用,可能与脾脏有关。此时白细胞则有减少倾向。北党参据云无此作用。党参浸液1:40在试管内无溶血现象,但与红细胞作用后,可变色,发生浑浊、沉淀。

    ②对血糖的影响

    对兔腹部皮下注射党参浸膏,可使血糖升高;但如注射发酵后的浸膏或灌胃给药,则无比作用,故认为其升高血糖乃因根中含多量糖分所致;它也不能抑制因注射利尿素而发生的神经性高血糖。据初步试验,北党参灌胃,能升高血糖。

    ③降压作用

    醇、水浸膏静脉或腹腔注射,能降低麻醉犬的血压,据初步分析,认为是属于末梢性的;并有某些抗肾上腺素作用;其水浸液或醇、水浸出液也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并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对慢性高血压犬,每日灌服水浸液4克(生药)/公斤,未见有降压作用。

    同属植物的根的提取物或总甙,长期(40天)喂兔,可增加红细胞敷(17.5%),增加体重(23%);对松节油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症有预防及治疗功效;长期口服,内脏器官未发现有何病理改变。总甙予小鼠口服,小量可增强呼吸,大量可降低水合氯醛之麻醉:对士的宁反似有某些拮抗作用。

    【炮制】党参: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切片或切段,晒干。炒党参:将麸皮置于加热之锅内,至锅上起烟时,加入党参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党参100斤,用麸皮20斤)

    【性味】

    甘,平。

    ①《本经逢原》:"甘,平。"

    ②《本草再新》:"甘,平,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①《本经逢原》:"清肺。"

    ②《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③《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

    ④《科学的民间药草》:"补血剂。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腺病,佝偻病。"

    ⑤《中药材手册》:"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有实邪者忌服。

    《得配本草》:"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附方】

    ①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党参一斤(软甜者,切片),沙参半斤(切片),桂圆肉四两。水煎浓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贮.每用一酒杯,空心滚水冲服,冲入煎药亦可。(《得配本草》上党参膏)

    ②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党参(去芦,米炒)二钱,炙耆、白术(净炒)、肉蔻霜、茯苓各一钱五分,怀山药(炒)二钱,升麻(蜜炙)六分,炙甘草七分。加生姜二片煎,或加制附子五分。(《不知医必要》参耆白术汤)

    ③治服寒潦竣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党参(焙)、黄芪(炙)各二钱,茯苓一钱,甘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温服。(《喉科紫珍集》参耆安胃散)

    ④治小儿口疮:党参一两,黄柏五钱。共为细末,吹撒患处。(《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⑤抑制或杀灭麻风杆菌:党参、重楼(蚤休)、刺包头根皮(楤木根皮)各等量。将党参、重楼研成细粉;再将刺包头根皮加水适量煎煮三次,将三次煎液浓缩成一定量(能浸湿党参、重楼细粉)的药液,加蜂蜜适量.再将重楼、党参细粉倒入捣匀作丸,每丸三钱重;亦可作成膏剂。日服三次,每次一丸,开水送服。(北京中医学院《新医疗法资料汇编》)

    【名家论述】

    ①《本经逢原》:"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②《得配本草》:"上党参,得黄耆实卫,配石莲止痢,君当归活血,佐枣仁补心。补肺蜜拌蒸熟;补脾恐其气滞,加桑皮效分,或加广皮亦可。"

    ③《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备注】

    同属植物川党参的根,亦同等使用,商品称"川党"。根类圆柱形,末端稍细,很少有分歧,长约15~35厘米,直径约5~25毫米。根头部呈"狮子盘头"状。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纵皱沟,遍体或只顶端有较稀的横纹。支根脱落处有溢出乳汁而凝成的黑褐色类胶状物。质较坚实,易折断,断面裂隙少,木部黄色,其外围有一圈浅棕色环。皮部淡黄色。气香味甜。

    产四川、湖北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中供党参药用的尚有: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等。

    【摘录】《*辞典》

    页首↑

    川党参

    《*辞典》

    【拼音名】Chuān Dǎnɡ Shēn

    【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

    【别名】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

    【源形态】与党参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植株除叶片两面密被柔毛,全体几近于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2~8cm,宽0.8~3.5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多呈楔形或较圆钝,稀浅心形。花萼5深裂,仅基部与子房合生,花丝长于花药,子房下位。蒴果较大,成熟时紫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丛中。产于四川、湖北及陕西。

    【性状】与党参类似,但分枝较少,仅根上端1~3cm部分有环纹,质稍软,断面裂隙少。味微酸。

    【化学成分】含多糖、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

    【性味】性平,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同党参。

    【摘录】《*辞典》

    页首↑

    球花党参

    《*辞典》

    【拼音名】Qiú Huā Dǎnɡ Shēn

    【英文名】Subglobularflower Asiabell Root

    【别名】蛇头党参、臭参、臭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球花党参Codonopsis subglobosa W.w.Smith的根。 秋季来挖,晒干,或切成薄片。

    【源形态】草质藤本,有淡黄色乳汁,具浓臭。茎分枝多,疏生白色刺毛。叶互生,叶片阔卵形,较小,先端钝或急尖,基中浅心形或圆钝,边缘微波状或具线钝圆锯齿,上面有短伏毛,下面沿网脉疏生短糙毛。花顶生或侧生;花梗被刺毛;花萼贴生至子房顶端,有10条明显辐射脉,脉上疏生白色刺毛,裂片彼此远隔,边缘具细锯齿,背面被白色刺毛;花冠球状阔钟形,长2cm,直径2~2.5cm,淡黄绿色,先端深紫红色,外侧先端有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或有尖喙。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坡、乱石堆旁、石缝中或沟边灌丛中。主产四川及云南。

    【性状】根呈长纺锤状或圆柱状,有时压扁,少分技,长20~50cm,直径1~3cm,靠近芦头处细小,形似蛇头或蚯蚓头。表面棕黄或淡棕色,有纵沟,疏生横长皮孔,上部具细密环纹。根茎(芦头)较长,具多数细小茎痕和芽痕。质坚硬,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具特异臭气,味辛、微甘。 性温,味辛、微甘。

    【化学成分】含苍术内酯Ⅲ、多糖。

    【功能主治】同党参。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党参"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柴胡
    ·下一篇:积雪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叶天士温病兼冲气上冲竹叶椒冬季防“腰腿痛”七鲜育阴汤白头翁牡蛎海龙桑螵蛸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墨旱莲小贯众升发二陈汤蔊菜瓜子藤小半夏加茯苓汤夏季哪些疾病患者忌食冷饮春季忌多食苦味野菜春季宜治疗脚癣野海棠太白针鱼腥草云牛膝蝇虎迎红杜鹃野马蹄草玄参仙茅西施舌苏合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