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Tǔ Rén Shēn
【别名】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
【来源】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T. patens (L.)Willd.;T. crassifolium auct. non Willd],以根和叶入药。
【源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60厘米。根粗壮,有时多分枝,旁生纤细的侧根,全体肉质,表面棕褐色,内部乳白色。茎直立,下部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单叶互生。夏季开淡紫红色小花,集成顶生或测生疏散的圆锥花序。朔果近圆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细小,多数,黑色,有突起。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 Rén Shēn
【英文名】Panicled Fameflower Root
【别名】水人参(《天宝本草》),参草、土高丽参、假人参(《中国药植志》),土洋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土参、紫人参(《福建民间草药》),瓦坑头(《广西中药志》),福参(《闽南民间草药》),土红参(《闽东本草》),飞来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瓦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根。8~9月采,挖出后,洗净,除去细根,刮去表皮,蒸熟晒干。
【源形态】
栌兰,又名:波世兰、红芍药、申时花、煮饭花。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60厘米左右,肉质,全体无毛。主根粗壮有分枝,外表棕褐色。茎圆柱形,下部有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全缘,基部渐次狭窄而成短柄,两面绿色而光滑。茎顶分枝成长圆锥状的花丛,总花柄呈紫绿或暗绿色;花小多数,淡紫红色,直径约6毫米,花柄纤长;萼片2,卵圆形,头尖,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10余枚,花丝细柔;雌蕊子房球形,花柱线形,柱头3深裂,先端向外展而微弯。蒴果,熟时灰褐色,直径约3毫米。种子细小,黑色,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叶(土人参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常栽于村庄附近的阴湿地方。分布浙江、扛苏、安徽、福建、河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锥形,直径1~3厘米,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下部旁生侧根,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断面乳白色。
【性味】
甘平。
①《滇南本草》:"甘,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健脾润肺,止咳,调经。治脾虚劳倦、泄泻,肺劳咳痰带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
①《滇南本草》:"补虚损痨疾,妇人服之补血。"
②《南宁市药物志》:"润肺止咳。治燥热咳嗽及病后虚弱。"
③《四川中药志》:"补气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带血。"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消肿。治病后体虚,劳伤咳嗽,遗尿,月经不调,疖肿。"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滋补强壮。治头晕,耳鸣,目眩,妇女带下;肺结核咳嗽,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虚劳咳嗽:土洋参、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多尿症:土高丽参二至三两,金樱根二两。共煎服,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盗汗、自汗:土高丽参二两,猪肚一个。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劳倦乏力:土人参五钱至一两,或加墨鱼干一只。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脾虚泄泻:土人参五钱至一两,大枣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Tǔ Rén Shēn Yè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叶。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土人参"条。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通乳汁,消肿毒。
【附方】
①治乳汁稀少:鲜土人参叶,用油炒当菜食。
②治痈疔:鲜土人参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