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Wú Gōnɡ Qí Gēn
【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10厘米,赤褐色,有关节,叶柄及叶轴被毛及鳞片,鳞片淡褐色,披针形。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10~25厘米,宽2~4厘米,羽状分裂;羽片长矩圆状披针形,常呈镰刀状弯曲,长1~2.5厘米,宽3~7毫米,先端钝,基部斜模形,上方耳状,无柄,全缘。波状或有钝齿,两面多少被毛,下面并有狭长鳞片,孢子囊群圆形,近羽片边缘一行着生;囊群盖碗形,不整齐浅裂;孢子囊球形,有细弱柄。
【生境分布】生于沟边阴湿的岩石上。分布浙江、江西、湖北、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伤筋,鲜蜈蚣旗根茎加蛇葡萄根共捣烂,加酒糟或黄酒做成饼,烘热,包敷伤处。每日换一、二次。"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