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药性考》
【拼音名】Xī Kuànɡ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锡石。
【源形态】
锡石(《尔雅》)
正方晶系,晶体常呈双锥形或双锥与四方柱之聚形,或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但通常以散布状细粒或不规则粒状出现。颜色为褐色或黑色,有时也有红、灰、白等色。条痕为白色或浅棕色。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断口面上为树脂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6~7。比重6.8~7.1。主要产于气成热液矿床。
【性味】《药性考》:"有毒。"
【功能主治】《药性考》:"磨涂疔肿。"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经》
【拼音名】Xī
【别名】白锡(《山海经》),矧(《尔雅》),镴(《周礼》郑玄注),白镴(《尔雅》郭璞注)。
【来源】为一种银白色金属,主要由锡石中炼出。
【源形态】矿物形态详"锡矿"条。
【生境分布】产于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多为块状。银白色,呈金属状光泽。条痕银白色。不透明。骤被曲折,发微细爆音。质柔软,易切断,然较铅稍硬,富展性。断口锯齿状。比重7.2。熔点231.9℃。在空气中及水中均无变化。若烧之白炽,能发强光而燃成二氧化锡。
【性味】
甘,寒,有毒。
①《纲目》:"甘,寒,微毒。"
②《本经逢原》:"辛,寒,微毒。"
【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疮。"
【附方】解砒霜毒:锡器于粗石上磨水服之。(《济急仙方》)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