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叶片。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陆川本草》:"辛,凉。"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除痰行气。治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气胀腹痛,黄肿,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
①《本草求原》:"解秽除垢,退黄肿。"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哮喘。’
③《陆川本草》:"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温病身热。"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湿喘咳:鲜黄皮叶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疟疾: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⑤通小便: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
页首↑【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别名】油皮、油梅
【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根、叶、果及种子入药。全年采根、叶;果熟时摘下,晒干;收集种子(核),晒干。
【性味】
叶:苦、辛,平。
根、核:苦、辛,微温。
果:甘、酸,微温。
【功能主治】
叶:解表散热,顺气化痰。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治感冒发热。
根、核: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用于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通经。
果:化痰消食。用于食积胀满,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叶、根、核均为3~5钱;果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Huánɡ Pí Guǒ
【别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果实。
【源形态】
黄皮(《桂海虞衡志》)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具瘤状突起的腺体。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幼叶卷曲;小叶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长2.5~11.5厘米,宽1~6.2厘米,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相等,全缘,略带微波状;硬纸质,密布透明腺点,上面深紫色,下面绿色;小叶柄长2~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白色;萼片5,短三角形,外被短毛;花瓣5,匙形,开放时反展,背面有隆起的中线;雄蕊9~10,通常10;子房5室,有短柄,密被淡黄色的柔毛,花柱粗短,柱头扁圆呈盘状。浆果球形,黄褐色,果皮具腺体,有柔毛。种子绿色。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救培。
【性味】
甘酸,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酸,平,无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微温。"
【功能主治】
消食,化痰,理气。治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
①《广志》:"消食,颗气,除暑热。"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呕逆痰水,脚膈满痛,蛔虫上攻,心下痛。"
③《福建民间草药》:"化气消疝,除积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本草求原):"多食动火,发疮节。"
【附方】
①治痰咳哮喘:黄皮果,用食盐腌后,用时取五钱,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食积胀满:腌黄皮果五钱至一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求原》
【拼音名】Huánɡ Pí Guǒ Hé
【别名】黄皮核(《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种子。夏、秋间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种子呈扁平卵圆形,长11~14毫米,宽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略尖而稍弯向一侧,基部圆钝,基部1/3呈棕色,较甲滑,上部2/3呈棕黄色,具不规则的皱纹;种脐位于先端,近椭圆形;合点位于基部,与种脐同一侧面;种脊略突起,自种脐通向合点;种皮薄而脆,往往破碎脱落;子叶二枚,土黄色,肥厚,质脆,易折断,断面较平;胚极小,无胚乳。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量53.21%。
【性味】
①《广西中药志》:"味辛微苦,性温,无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
理气,散结,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气,疮疖。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疝气。"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伤。"
③《广西中药志》:"行气,淌滞,散结。治食滞胃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胃痛,腹部痉挛性疼痛:黄皮果核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儿头上疮疖:黄皮果核,水磨涂。(《本草求原》)
③治百足咬伤:黄皮核,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求原》
【拼音名】Huánɡ Pí Shù Pí
【别名】黄皮皮(《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树皮。
【性味】《本草求原》:"辛苦,温。"
【功能主治】《生草药性备要》:"消风肿,去疳积,散热积。煲酒服,通小便。"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Pí Gēn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胃痛。"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气痛,利小便。治黄疸,疟疾;预防流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酒水同煎,1~2两。
【附方】治胃痛:干黄皮根一至二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