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Kǔ Cǎo
【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
【源形态】沉水、无茎草本,有匍枝。叶线形,绿色,薄而透明;长短因水的深浅而定,长的达2米,短的不及15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钝或短尖,有小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极多数,佛焰苞卵形,长约6毫米,生于短柄上,3齿裂,花极小,约与佛焰苞等长,萼片3,无花瓣,雄蕊1~3;花开时由细长的花柄送出水面,使与雌花相会合,雌花单生,佛焰苞管状,通常长约12毫米,极狭,3齿裂,生于一旋卷、线状的长花柄上,浮于水面,受精后始旋卷,将子房拖入水中,以至成熟;花被与雄花相似,子房线形,柱头3枚。果线形,包藏于佛焰苞内,种子多数。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菠菜甾醇、β-谷甾醇、廿(烷)醇。
【性味】《本经逢原》:"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妇人白带煎汤服。又主好嗜干茶不已,面黄无力,为末,和炒脂麻不时干嚼之。"
②《本经逢原》:"理气中之血,产后煎服,能逐恶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粱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昔人畏多产育,以苗子三钱,经行后,曲淋酒服,则不受妊,伤血之性可知。"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