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Mù Jǐn
【别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性味】甘、平、滑、无毒。
【功能主治】
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3、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
4、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
5、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
6、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
7、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
8、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Mù Jǐn Gēn
【别名】藩篱草根(《仁斋直指方》)。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纲目》:"甘,平,滑,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咳嗽,肺痈,肠痈,肠风泻血,痔疮肿痛,白带,疥癣。
①《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疮痛。"
③《纲目》:"治亦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④《医林纂要》:"治肺痈,肠痈,能下行。"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肺结核。"
⑥《南宁市药物志》:"根茎:清热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消渴:木槿根一、二两。水煎,代茶常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痔疮肿痛:藩篱草根煎汤,先熏后洗。(《仁斋直指方》)
③治水肿:鲜木槿根一两,灯心草一两。水煎,食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妇女白带:鲜木槿根一、二两,装入约一斤重的公鸡腹内(去肠杂并洗净),酌加开水炖二小时,饭前分二、三次吃完鸡肉和汁。(《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履巉岩本草》
【拼音名】Mù Jǐn Yè
【来源】锦葵科植物本槿的叶片。
【性味】
①《品汇精要》:"性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苦,寒。"
【功能主治】
①《品汇精要》:"主肠风,痢后热渴。"
②《本草汇言》:"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附方】治疔疮疖肿:木槿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Mù Jǐn Zǐ
【别名】朝天子(《饮片新参》),川槿子(《药材学》)。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9~10月,果实现黄绿色时摘下晒干。
【生境分布】产江苏、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蒴果,呈卵圆形或矩圆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1.6厘米,先端短尖,有的已开裂为5瓣,外面带黄绿色而有绒毛,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状毛,萼下有狭线形的苞片6~7枚,排成一轮,或部分脱落;有残余的花柄。蒴果5室。种子呈三角状卵形或略带肾形而扁,灰褐色,无光泽,下端具长条状的种脐,四周密布多数乳白色至灰黄色的绒毛,长约3毫米。以干燥、黄色、蒂绿、果内种子不散落者为佳。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饮片新参》:"苦,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治偏正头风,烧烟熏患处;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
②《饮片新参》:"清肺化痰,治肺风痰喘,咳嗽音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烟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