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Sānɡ Chái Huī
【别名】桑灰(《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
【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
《唐本草》:"敷金疮,止血生肌。"
【用法用量】内服:淋汁代水煎药。外用:研末敷或以沸水淋汁浸洗。
【附方】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饮。(《梅师集验方》)
②治因疮而肿者,皆因中水及中风寒所作,其肿入腹则杀人:桑灰淋汁渍,冷复易。(《肘后方》)
②治金疮心痛:桑柴灰研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④治白屑:桑灰汁洗头。(《圣惠方》)
⑤治面上痣疵:桑条烧灰淋汁,八石灰熬膏,调点之。(《坦仙皆效方》)
⑥治目亦昏涩肿痛:桑灰一两,黄连半两,上二味,为末。每用一钱匕,沸汤浸,澄清洗之。(《圣济总录》神锦散)
⑦治白癜风:桑柴灰二斗,于大甑内蒸使气溜,取釜中汤淋汁热洗。(《圣惠方》)
⑧治大风疾,头面生疮,眉发髭脱落:桑柴灰,热汤淋取汁,用洗头面,以大豆水研取浆,解释灰味,次用热水入绿豆面濯之取净;三日一沐头,一日一洗面。(《圣惠方》)
⑨治赤秃:桑灰汁洗头,捣椹封之,日中暴头睡。(《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Sānɡ Shuānɡ
【别名】木硇(《本草经疏》)。
【来源】为桑柴灰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
【功能主治】
①《纲目》:"治噎食积块。"
②《本草经疏》:"钻筋透骨,敷痈疽,拔疔,引诸散毒药攻毒。"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