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Yě Huánɡ Pí
【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的叶及根。全年可采。
【源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米,全株有香气,以叶为甚。树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块,嫩枝有斑点。单数羽状复叶聚生枝顶,长15~40厘米;小叶5~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或尾状尖而钝头,基部钝斜或为阔楔形至楔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缉有明显的圆锯齿,稀为细小而不大明显;叶柄带红色,长约0.5厘米。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淡黄色;萼片4,稀为5,广卵形;花瓣4~5,长圆形;雄蕊8,稀为10;子房近圆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与花柱等宽,略成4棱。果近圆形,比豌豆略大,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种子1~4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石灰岩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皮含欧芹属素乙、齿叶黄皮亭、去甲齿叶黄皮亭。
【药理作用】欧芹属素乙与佛手柑内酯同为呋喃香豆精类,皆属"光活性"物质,毒性较佛手柑内酯为大,而较花椒毒素为小。慢性毒性有胃肠刺激,脾及肾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大鼠服欧芹寓素乙后,出现于大便中,而皮肤中则无,故有人认为它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肤中)。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
疏风理气,除湿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风湿,水肿,扭挫伤折脱臼。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麻疹,骨断,脱臼。"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表祛风,化气止痛,除湿消肿。治感冒高热,疟疾,水肿,胃痛,骨折,扭伤,关节炎,湿痒。"
③《贵州药植名录》:"治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精、淡竹叶,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②治全身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并内服萝卜子二次,每次三钱。(《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