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牡丹皮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牡丹皮

    《中国药典》

    【拼音名】Mǔ Dān Pí

    【英文名】CORTEX MOUTAN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 2~6 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 9~45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2)取本品粉末0.15g ,加无水乙醇25ml,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 1ml,加无水乙醇至25ml,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74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铜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炮制】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牡丹皮

    《*辞典》

    【出处】《珍珠囊》·《本经》原作牡丹

    【拼音名】Mǔ Dān Pí

    【别名】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选择栽培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初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茎苗,剖取根皮,晒干。或刮去外皮后,再剖取根皮晒干。前者称为"原丹皮",后者称为"刮丹皮。"

    【源形态】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本经》),白术(《广雅》),百两金、吴牡丹(《唐本草》),木芍药(《开元天宝遗事》),花王(《洛阳名园记》),洛阳花(《群芳谱》),铁角牛。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根茎肥厚。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片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亦有呈掌状3裂者,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略带白色,中脉上疏生白色长毛。花单生于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状排列,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数,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雌蕊2~5枚,绿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头叶状;花盘杯状。果实为2~5个蓇葖的聚生果,卵圆形,绿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

    ①原丹皮

    根皮呈圆筒状、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通常长3~8厘米,厚约2毫米。外表灰褐色或紫棕色,木栓有的已脱落,呈棕红色,可见须根痕及突起的皮孔;内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有纵细纹理及发亮的结晶状物。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或显粉状,淡黄色而微红。有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稍有麻舌感。

    ②刮丹皮

    又名:粉丹皮(《滇南本草》),表面稍相糙,粉红色。其他均与原丹皮同。

    上述二种药材,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多者为佳。

    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等地。此外,云南、浙江亦产。以四川、安徽产量最大。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称瑶丹皮;四川垫江、灌县所产称川丹皮;甘肃、陕西及四川康定、泸定所产称西丹皮;四川西昌所产的称西昌丹皮,质量较次。

    【化学成分】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使正常小鼠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小鼠(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②降压作用

    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③抗菌作用

    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则结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子宫,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炮制】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炒丹皮:将丹皮片入热锅内,不断翻炒至略有黄色焦斑时,取山,凉透。丹皮炭:取牡丹皮片入锅内,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为度,喷淋清水,取出,凉透。

    【性味】

    辛苦,凉。

    ①《本经》:"味辛,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③《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

    入心、肝、肾经。

    ①《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②《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附方】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两。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疗过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备注】

    (一)西丹皮除上述正品丹皮外,在陕西尚用矮牡丹、紫斑牡丹的根皮。西昌丹皮品种复杂,除正品丹皮外,尚用黄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四川牡丹的根皮。

    此外,四川尚产一种茂丹皮,为茂纹牡丹。云南所产的云南丹皮,则为黄牡丹和云南牡丹的根皮。

    (二)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摘录】《*辞典》

    页首↑

    牡丹花

    《*辞典》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Mǔ Dān Huā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

    【化学成分】花瓣含黄芪甙。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淡,无毒。"

    【功能主治】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调经活血。"

    ②《四川中药志》:"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牡丹皮"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连翘
    ·下一篇:牡荆叶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夏季房事防中暑仙环小皮伞白蘑和营止痛汤香附丸香膏板蓝根槟榔散玄参散夏季度“苦夏”加味滋阴润燥方万年蒿食疗防春燥分清温和凉马尿泡小半夏汤毛冬瓜春季孕妇忌食荠菜春季忌吃未用开水烫的菠菜高温天气慎染发铁脚威灵仙叶礜石毛蜂子羊黄五指毛桃白叶瓜馥木问荆菘菜四叶葎石碱蒒实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