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佛手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佛手

    《中国药典》

    【拼音名】Fó Shǒu

    【英文名】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

    【别名】佛手柑、手柑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干燥果实。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10cm,宽3~7cm,厚0.2~0.4cm。顶端稍宽,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皱纹及油点。果肉浅黄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或点状维管束。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气香,味微甜后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棕黄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壁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多角形,偶见类圆形气孔。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

    (2) 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无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佛手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辛、苦、酸,温。

    【归经】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佛手柑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Fó Shǒu Gān

    【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旷西中药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源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性状】

    ①鲜佛手

    下部圆形,近柄处略窄,有残留果柄或柄痕。上部分枝,为圆柱形,如手指状,屈伸不一,长短参差,一般长12~16厘米,顶端稍尖或扭曲,外皮橙黄色或绿褐色,有纵横不整的深皱,及稀疏的疣状突起,较平坦的地方可见到细密的窝点,皮厚1.5~4毫米许,内面果肉类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有两条纵行筋络状条纹,直达顶端,质较软而韧,气芳香,味酸苦。

    ②佛手片

    ㈠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坚,易折断,长4~6厘米,宽约3厘米,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㈡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长6~10厘米,宽3~6厘米,厚1~2毫米,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四川、广东。此外,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干的果实中含柠檬油素0.007%;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药理作用】醇提物对离体大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兔、猫在体肠管亦有同样结果,对乙酰胆碱引起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而对氯化钡引起者,效力较差,故认为其抑制作用与胆碱能神经有关。猫静脉注射,还有抑制心脏和降压作用。高浓度醇浸物静脉注射(1.5毫升/公斤),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胃和胆囊的张力增加。抑制平滑肌之成分,并非挥发油。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

    【性味】

    辛苦酸,温。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微辛。"

    ②《纲目》:"辛酸,无毒。"

    ⑧《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

    【归经】

    入肝、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3钱;或泡茶。

    【注意】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附方】

    ①治痰气咳嗽:陈佛手二至三钱。水煎饮。(《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鼓胀发肿:香橼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③治妇女白带:佛手五钱至一两,猪小肠一尺。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1~3岁每日取陈佛手10~15克,3~5岁15~20克,5~7岁20~25克,7~10岁30克;加败酱草每日每岁1克,10岁以上每2岁增加1克,水煎10~15分钟,分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治疗64例,平均4~5天黄疸消失,精神及食欲转佳。

    【摘录】《*辞典》

    页首↑

    佛手柑根

    《*辞典》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Fó Shǒu Gān Gēn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根。9~10月挖取,晒干。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附方】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鲜佛手根五至八钱,猪小肚一个洗净,水适量煮服。(《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佛手花

    《*辞典》

    【出处】《随息居饮食谱》

    【拼音名】Fó Shǒu Huā

    【别名】佛柑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浙江。此外,云南、广东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花朵,长约1.5厘米,花柄短,约2~5毫米;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皱纹;花瓣5,长披针形,长1~1.2厘米,宽3~5毫米,两边向内卷曲,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长0.8~1厘米,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以朵大、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

    【功能主治】《药材资料汇编》:"平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摘录】《*辞典》

    页首↑

    佛手露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Fó Shǒu Lù

    【来源】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

    【性味】《纲目拾遗》:"味淡。"

    【功能主治】

    ①《金氏药帖》:"专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悦脾,舒肝,宽胸,解郁,疏气,开胃进食。治气膈,烦热骨蒸。"

    【用法用量】内服:隔水炖温,3~4两。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佛手"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制何首乌
    ·下一篇:谷芽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滴滴花夏季保护好眼睛温热腹疼兼下痢霍乱脱证加味凉血退斑汤加减阳和汤秋季淋症患者忌食莲子韭菜子槐角山小橘刺蓼鹿筋不孕症五虎汤湿郁汤秋季白色药膳宜清补木豆四倍丸专家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指天椒铁脚威灵仙叶缘桑螺金露梅洋虫厓花子小麦香菇天山花楸树地瓜石荠苧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