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īnɡ Táo
【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以叶及核入药。
【性味】
核:辛,平。
叶:甘,平。
【功能主治】
核:清热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叶:透疹、解毒。用于麻疹不透;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核1~3钱;叶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山樱桃(山豆子)Prunus tomentosa Thunb.与樱桃近似,果核亦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Yīnɡ Táo
【别名】含桃(《礼记》),荆桃(《尔雅》),朱樱(《蜀都赋》),朱果(《品汇精要》),樱珠、家樱桃(《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初夏果实成熟时采收。
【源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8米。树皮灰棕色,有明显的皮孔:幼枝无毛或被白色短毛。叶互生;叶柄长5~8毫米,被短毛;托叶2枚,通常2~4裂;叶片广卵圆形、倒广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齿端有腺点,上面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被有短毛,基部通常有2腺体。花先叶开放,2~6朵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基部有具腺齿的小苞片,总苞早落;花白色,直径约2厘米;萼筒绿色,广倒圆锥形,先端5裂;花瓣5,卵形至圆形,先端微凹缺;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平滑无毛。核果近圆球形,直径约1.3厘米,成熟时鲜红色,有长柄,内含种子1枚。花期3~4月。果期5月。
本植物的根(樱桃根)、枝(樱桃枝)、叶(樱桃叶)、果核(樱桃核)及新鲜果实经加工取得的液汁(樱桃水)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园或农圃。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树皮中得芫花素、樱花素和一种甾体化合物。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甘。"
②《食性本草》:"平,无毒。"
③《纲目》:"甘涩,热,无毒。"
【功能主治】
益气,祛风湿。洽瘫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冻疮。
①《别录》:"主调中,益脾气。"
②《滇南本草》:"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
③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血热,补血补肾,预防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斤;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或捣敷。
【注意】
①孟诜:"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
②《日华子本草》:"多食令人吐。"
③《本草图经》:"虽多食无损,但发虚热耳。"
④《日用本草》:"特性虚火,能发虚热咳嗽之疾,小儿尤忌。"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Yīnɡ Táo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根,9~10月采牧。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治蛔虫。"
②《重庆草药》:"调气活血。治妇人气血不和,肝经火旺,手心潮烧,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拼音名】Yīnɡ Táo H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核。取成熟果实放置缸中,用手揉搓,使果肉与果核分离,然后洗去果肉,取净核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性状】干燥果核呈扁卵形,长8~12毫米,直径7~9毫米,顶端略尖而微歪,如鸟喙状,另一端有圆形凹人的小孔,外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不明显的小凹点,腹缝线微凸出,背缝线明显而突出,其两侧具2条纵向突起的肋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核内有种子1枚,表面呈不规则皱缩,红黄色,久置呈褐色。种仁淡黄色,富油质。气微香,味微苦。以饱满、淡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治麻疹透发不畅;消疽瘤,灭瘢痕。
①《滇南本草图说》:"痘症色白陷顶不升浆者,为末敷之,可以升浆起长。"
②《本草再新》:"败毒,消疽瘤。"
③《江苏植药志》:"治麻疹透发不快;煎水洗净疮,灭瘢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磨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滇南本草图说》:"痘症阳症忌服。"
【附方】
①治出痘喉哑:甜樱桃核二十枚。砂锅内焙黄色,煎汤服。(《纲目拾遗》)
②治眼皮生瘤:樱桃核磨水搽之,其瘤渐渐自消。(《医学指南》)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Yīnɡ Táo Shuǐ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新鲜果实,经加工取得之液汁。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制法】用鲜樱桃数斤,装入磁坛内封固,埋入土中,约深1米许,经7~10天取出,坛中樱桃已自化为水,即将果核除去,留取清汁备用。
【功能主治】治疹发不出,冻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外用:涂。
【附方】
①治疹发不出,名曰闷疹:樱桃水一杯,略温灌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②治冻瘃疮:樱桃水搽在府上,若预搽面,则不生冻瘃。(《梁侯瀛集验良方》)
③治烧汤伤:樱桃水蘸棉花上,频涂患处,当时止痛,还能制止起泡化脓。(《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
治疗冻疮
取樱桃(八成熟)若干,装入瓷坛内,然后倒入75%酒精,以浸没樱桃为度,加盖密封,在背阴处挖坑将瓷坛埋入,待冬季取出应用。①轻度冻疮(皮肤红肿、痛痒、未破溃者):可用酒精浸液局部涂擦,每日数次,亦可取浸泡的樱桃(剖去核)肉贴患处或涂擦之。②重度冻疮(皮肤破溃或伴有感染):如疮面小,可用去核樱桃贴患处包扎即可。疮面过大,可取数个樱桃置辗钵内捣烂敷疮面包扎,每日更换1~2次。如疮面有脓液,应先用酒精浸液洗去脓汁而后敷药。用上法治疗轻度冻疮300余例,一般3日内治愈;重度冻疮100余例,多数在1周内治愈。
曾用樱桃水(樱桃冷藏未加酒精者)与樱桃酒分别在临床上作了对照,结果证明:后者比前者效果好。樱桃酒用后患处无灼窟感,且增强衷热、消毒,灭菌等作用。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Yīnɡ Táo Y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叶片。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性味】
甘苦,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辛苦,性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温胃,健脾,止血,解毒。治胃寒食积,腹泻,吐血,疮毒。
①《唐本草》:"捣叶封,主蛇毒;绞汁服防蛇毒内攻。"
②《滇南本草》:"治吐血。"
③《滇南本草图说》:"敷疮。"
④《本草再新》:"养肝助火,健脾开胃,除胃脘之积寒,消食破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腹泻,咳嗽:樱桃叶及树枝,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阴道滴虫:樱桃树叶(或桃树叶)一斤。将上药煎水坐浴,同时用棉球(用线扎好)沽樱桃叶水塞阴道内,每日换一次,半月即愈。(《仝展选编·妇科》)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Yīnɡ Táo Zhī
【别名】樱桃梗(《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枝条。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寒疼,胃气疼,九种气疼。樱桃梗烧灰,为末,烧酒下。"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