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青黛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青黛

    《中国药典》

    【拼音名】Qīnɡ Dài

    【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

    (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取本品50mg,加氯仿 5ml充分搅拌,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和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 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 、2.0ml 、3.0ml 、4.0ml 和5.0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B),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锥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续滤液 5ml”,置 50ml 或100ml 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 2.0%。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青黛

    《*辞典》

    【出处】《药性录》

    【拼音名】Qīnɡ Dài

    【别名】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木蓝"、"板蓝根"、"蓝实"各条。

    【制法】夏、秋采收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脱枝时,捞去枝条,每10斤叶加入石灰1斤,充分搅拌。至浸液成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为青黛,质量最好。当泡沫减少时,可沉淀2~3小时,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将沉淀物筛去碎渣,再行搅拌,又可产生泡沫。将泡沫捞出晒干,仍为青黛,但质量较次。

    【性状】

    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药理作用】青黛(木蓝)醇浸液(0.5克/毫升)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亦有报告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因药物提取方法不同之故。

    【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性味】

    咸,寒。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辛咸。"

    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③《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②《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注意】《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附方】

    ①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②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③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④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⑤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⑥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⑦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⑧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⑨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⑩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⑾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⑿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⒀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⒁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⒂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埜翁试验方》)

    ⒃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⒄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②《本经逢原》:"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效。"

    ③《本草求真》:"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

    【临床应用】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青黛"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青蒿
    ·下一篇:礞石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忌狗肉与大蒜同食夜明砂葶苈薏苡泻肺汤疟痢兼证竹叶椒诃子饮秋季痢疾患者忌多食菱角胆道排石汤II号麻黄根荠菜菊花十大养生功用泽泻丸秋季食藕可消瘀清热十全流气饮十味苍柏散夏季忌食青蛙肉秋季养生饮哪些果茶毛水苏夏秋季进补燕窝二忌秋天嗓子起火嘴唇发干怎么办...男士更应注意脑保健猪仔笠野菰丁香蓼[图]春季饮食养生讲究“三春”槐叶苹蜈蚣水松水伤药通梗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