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虎杖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虎杖

    《中国药典》

    【拼音名】Hǔ Zhànɡ

    【英文名】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25ml,浸渍2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约5ml ,充分搅拌,取上清液,加氯仿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蒸干,加氢氧化钠试液2 滴,显樱红色。

    (2) 取[鉴别](1) 项下氯仿提取后的水液,加醋酸乙酯10ml,振摇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水约5ml ,再用乙醚5ml 提取。分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取少量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 显亮蓝色荧光;取水层,加三氯化铁试液2 滴,显污绿色。

    (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5mol/L硫酸溶液5ml,加热水解30分钟,放冷,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虎杖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Hǔ Zhànɡ

    【别名】蒤(《尔雅》),大虫杖(《药性论》),苦杖(《本草拾遗》),酸杖、斑杖(《日华子本草》),酸桶笋(《救荒本草》),斑庄根(《滇南本草》),鸟不踏(《医林纂要》),酸杆、斑根(《植物名实图考,),酸榴根、土地檎((分类草药性,),酸通、雄黄连(《天宝本萆)),蛇总管(《岭南采药录》),大活血、血藤、紫金龙(《南京民间草药》),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龙紫、野黄连(《中医药实验研究》),活血丹(《江苏植药志》),红贯脚(《陆川本草》),阴阳莲(《南宁市药物志》),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浙江民间草药》),大叶蛇总管(《广东中草药》),九龙根(苏医《中草药手册》),山茄子、斑草、搬倒甑(《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散生着多数红色或带紫色斑点,中空。单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7~12厘米,宽5~9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叶柄长1~2.5厘米;托鞘膜质,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较长,上部有翅;花小而密,白色,花被5片,外轮3片,背面有翅,结果时增大;雄花有雄蕊8枚;雌花子房上部有花柱3枚。瘦果卵形,具3棱,红褐色,光亮,包在翅状的花被中。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游离葸醌及蒽醌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以及蒽甙A、蒽甙B。根中还含3,4’,5-三羟基芪-3-β-D-葡萄糖甙。另含鞣质和几种多糖。

    茎含鞣质3.3%、异槲皮甙、大黄素等。细枝含鞣质13.4%。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虎杖煎液(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高浓度(根)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液(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同法测定,2%煎液对腺病毒3型,脊髓灰白质炎Ⅱ型,肠道病毒柯萨奇A、B组,爱可组,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单纯疱疹一株等七种有代表性的病毒株,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滴度分别为1:1600,1:400,1:400,1:2560,1:10240,>1:3200,1:51200

    ③其他作用

    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休克。

    【炮制】《雷公炮炙论》:"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出,晒干用。"

    【性味】

    苦,平。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苦。"

    ④《滇南本草》:"苦微涩,微寒。"

    ⑤《医林纂要》:"甘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注意】《药性论》:"有孕人勿服。"

    【附方】

    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

    ⑿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名家论述】《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共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虎杖外用能促使创面迅速愈合,且具有抗绿脓杆菌的作用。据34例烧伤面积在18~40%之间患者的治疗观察,一般用药6~7天即可治愈,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治疗时间略长。又据21例Ⅰ度、Ⅱ度、Ⅲ度烧伤病人的观察,未感染者7天左右脱痂痊愈,已感染者大部分10~14天痊愈。用于有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一般换药数次后即见创面绿色分泌物消失,伤口愈合快;部分病人出现创面肉芽水肿,经交替使用4%生理盐水湿敷后即消退。制剂及用法:取虎杖粉(虎杖根洗净晒干研末)800克、茶液(陈茶叶100克,加水3000毫升炖后取液)2800毫升,或虎杖粉40克、浓茶水(茶叶25克加水500毫升煎成)300~400毫升,调匀、灭菌备用。以灭菌毛笔或棉签蘸药糊均匀地涂在清创后的创面上,1日数次,以创面不干裂为度,待药痂自行脱落,即愈。如药痂下有感染,应早期开窗引流或剪去部分药痂,改用100%虎杖煎液湿敷。亦可用虎杖液内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此外,也有将虎杖粉用食油调糊,涂于轻症患者创面;对于重症患者用虎杖根浓汁涂布。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3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约在80%上下。平均治愈天数,据251例的统计为34.7天。症状、体征改善及肝功能的恢复时间,据53例观察,食欲一般7天即恢复正常,肝肿平均约23天复原,黄疸在15~20天基本消退,转氨酶15天降至正常,锌浊、麝絮、麝浊一般在30~40天转阴。部分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制剂及用法:㈠煎剂:每日1两(鲜品加倍,儿童酌减),水煎,分2~3次服。㈡浸膏片:每次3片(1.5克),日服3次。均30天为一疗程,或适当延长。部分病例曾加用10%葡萄糖及维生素C静滴,但疗效与单用虎杖者并无明显差异。副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觉上腹部闷胀不适,个别有轻度恶心,但不影响继续服药。

    ③治疗关节炎

    取虎杖根半斤,洗净切碎,投入白酒1.5斤内浸泡半个月。成人日服2次,每次1小杯(约0.5两)。妇女行经期停服。观察208例,90%以上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疗效。

    ④治疗慢性骨髓炎

    将大叶蛇总管干根浸泡于70%酒精中,比例为1:3,浸泡时间约14天。用时先把患者伤口用生理盐水洗净,瘘管口太狭窄者可适当切开,并用刮匙搔爬瘘管,洗净,随即以浸透大叶蛇总管浸液的纱布条,送入瘘管或伤口内,每3日更换1次。部分患者同时用茯苓1两,车前子1两,银花3钱,牛膝5钱,紫花地丁1两,水煎服。此法对已作病灶清除术但伤口仍经久不愈,或未见死骨仅有慢性瘘管者,效果较好。用药时间短者,1周,长者2个月。对于有死骨残存的骨髓炎,疗效不佳。同时,此药有一定刺激性,应用时有引起伤口短暂疼痛的缺点。当肉芽生长良好,伤口脓性分泌物不多时,则不必继续用此药,改用一般凡士林纱布引流即可。此外,对于愈合不良的伤口,也可用10~20%大叶蛇总管溶液行游子透入法治疗,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⑤治疗肺部炎症

    观察19例,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3例。服药后体温最早于6小时左右下降,大多在24小时后降至正常。疗程4~14天不等,平均9天。在症状改善同时,胸透肺内炎症亦吸收。制剂及用法:虎杖根洗净切片,鲜品2斤或干品1斤,加水5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日服2~3次,每次50~100毫升,见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好转即酌情减量,至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时停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采用新针或耳针处理。

    ⑥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阴阳莲、十大功劳、枇杷叶各1两,为一日量,制成糖浆、煎剂或片剂,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可给第二、第三或第四疗程。据1201例的观察,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2.9%;109例接受四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6.4%。服药后数天咳嗽、咯痰即减轻或得到控制,继则干、湿罗音开始消失,肺活量上升,X线显示肺部炎性改变有明显进步。又有用虎杖3钱,胡颓子叶5钱,鱼腥草(鲜)1两,为一日量,制成煎剂,加糖精矫味,分2~3次服,10日为一疗程。服后显示止咳、祛痰效果,也有一定平喘、消炎作用。

    ⑦治疗新生儿黄疸

    用50%大叶蛇总管糖浆,每次5毫升,每日2次喂服。共观察175例,经7天皮肤及巩膜黄染完全消失者151例,占86.8%。

    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

    以虎杖根2两加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待温冲洗阴道;然后用鹅不食草干粉胶囊(每粒含生药0.3克)塞入阴道。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试治76例,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炎症减退,白带减少,阴道液镜检无念珠菌)55例,好转(自觉症状消失,镜检尚有少许念珠菌)8例,无效2例,其余情况不明。

    ⑨治疗急性阑尾炎

    取虎杖、玉兰叶,制成浓煎液,每100毫升含生药各50克。首剂100毫升,以后每次50毫升,日服3次。

    此外,用虎杖煎液内服治疗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用虎杖液浸渍纱布局部湿敷治疗1例大面积褥疮;用虎杖、乌梅煎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用鲜虎杖浓煎成膏,内服治疗咳血、便血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还有用虎杖5钱煎服,每天1剂,治疗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症。观察19例,2例明显好转,)7例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也有报道,在用虎杖治疗肺炎时,曾有部分患者服药后,一度出现粒细胞减少的现象,在服药中或停药后自行恢复。

    【摘录】《*辞典》

    页首↑

    虎杖叶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ǔ Zhànɡ Yè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

    【化学成分】叶含异槲皮甙,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鞣质17%。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②《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虎杖"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刺五加
    ·下一篇:昆布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近代四大名医—王绍棠 吴有性木香槟榔丸白托柄菇松蘑虎耳草白首乌分消饮应梦人参散西池集紫背天葵草飘带草老鹳草忌用单喝水的方法缓解秋季干...栝楼桂枝汤千金藤有柄石韦狼把草除疣汤选用药膳的原则适合电脑一族的健身操胖人吃哪些蔬菜好九成青少年近视 因握笔姿势...野海棠通草铁草鞋小花琉璃草小接筋草土牛膝二四合剂加减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