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泽兰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泽兰

    《中国药典》

    【拼音名】Zé Lán

    【英文名】HERBA LYCOPI

    【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带绿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黄褐色。无臭,味淡。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泽兰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Zé Lán

    【别名】虎兰、龙枣(《本经》),虎蒲(《别录》),小泽兰(《雷公炮炙论》),地瓜儿苗(《教荒本草》),红梗草(《滇南本草》),风药(《纲目》),奶孩儿(《纲目拾遗》),蛇王草、蛇王菊、捕斗蛇草(《岭南采药录》),接古草(《植物名汇》),地环秧、地溜秧(《河北药材》),甘露秧(《中药材手册》),草泽兰(《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源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根茎横走,稍肥厚,白色。茎直立,方形,有四棱角,中空,表面绿色、紫红色或紫绿色,光滑无毛,仅在节处有毛丛。叶交互对生;披针形,陕披针形至广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8~85毫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租锐锯齿,有时两齿之间尚有细锯齿;近革质,上面略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腺点,无毛或脉上疏生白柔毛;叶柄短或几无柄。轮伞花序腋生,花小,多牧;苞片披针形,边缘有毛;萼钟形,长约4毫米,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先端长锐尖;花冠白色,钟形,稍露出于花萼,长4.5~5毫米,外面有腺点,上唇直立,下唇3裂,裂片几相等;能育雄蕊2;子房矩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顶端2裂,伸出。小坚果扁平,长约1毫米,暗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茎(地笋)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的低洼地或溪流沿岸的灌木丛及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长30~40厘米。茎四方形,直径2~5毫米,节明显,表面黄褐色或微带紫色,每侧面有一纵沟。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皱缩,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暗绿色或微带黄色。有的叶腋间簇生小花,成轮状。气无,味淡。以叶多、色绿、不破碎、茎短、质嫩者为佳。

    【化学成分】

    地瓜儿苗全草含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果糖。果实含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

    毛叶地瓜儿苗也含挥发油和鞣质。

    【药理作用】地瓜儿苗全草制剂有强心作用。

    【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喷水稍润,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泽兰,须细锉之,用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性味】

    苦辛,微温。

    ①《本经》:"味苦,微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酸,无毒。李氏:温。"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

    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行肝、脾二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水。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④《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癥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⑥《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⑦《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

    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使。"

    ②《得配本草》:"血虚枯秘者禁用。"

    【附方】

    ①治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痛,日就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泽兰叶三两,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泽兰汤)

    ②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三钱,马鞭草、益母草各五钱,土牛膝一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③治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酸汤下。(《随身备急方》)

    ④治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濒湖集简方》)

    ⑤治小儿褥疮:嚼泽兰心封之。(《子母秘录》)

    ⑥治疮肿初起,及损伤瘀肿:泽兰捣封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痈疽发背:泽兰全草二至四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握,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蛇咬伤:泽兰全草二至四两,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捣烂,敷贴伤口。(《福建民间草药》)

    【名家论述】

    ①《纲目》:"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②《本草经巯》:"泽兰,苦能泄热,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温通营血。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

    ③《本草通玄》:"泽兰,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剂。"

    ④《本经逢原》:"泽兰,专治产后血败、流于腰股,拘挛疼痛,破宿血,消癥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产科之要药。更以芎、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⑤《本草求真》:"泽兰,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癥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

    ⑥《本草正义》:"泽兰,产下湿大泽之旁,本与兰草相似,故主治亦颇相近。《本经》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疮痈肿疮脓者,专入血分而行瘀排脓消肿也。惟《本经》所谓乳妇内衄,颇不可解,盖即后世新产通瘀之意。《别录》内塞,当亦以瘀露不通言之。甄权谓治产后腹痛,固苦温行瘀之功,又谓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沥血腰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

    【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植物作泽兰入药,如山东有用毛叶地瓜儿苗和台湾地瓜儿苗;吉林用小花地瓜儿苗、狭叶地瓜儿苗和朝鲜地瓜儿苗;新疆则用欧地瓜儿苗

    在长江以南各省尚有以菊科泽兰属植物如华泽兰(植物形态参见"广东土牛膝"条)、山兰(植物形态参见"秤杆草"条)、兰草(植物形态参见"佩兰"条)的全草作泽兰使用。

    【摘录】《*辞典》

    页首↑

    地笋

    《*辞典》

    【出处】《嘉祐本草》

    【拼音名】Dì Sǔn

    【别名】地瓜儿、地瓜(《救荒本草》),地笋子、地蚕子(《草木便方》),地藕(《分类草药性》),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根茎。秋、冬采挖。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泽兰"条。

    【化学成分】含泽兰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

    【性味】

    甘、辛,温。

    ①《嘉祐本草》:"温,无毒。"

    ②《救荒本草》:"味甘。"

    ③《纲目》:"甘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①《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②《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③《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泽兰"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卷柏
    ·下一篇:降香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蒴莲辣椒薛雪补肺清金饮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应梦人参散玉枢丹秋季护肤有哪些方面的禁忌广防己[图]白前三加皮小叶买麻藤独脚金断下丸绿豆花丽江山慈菇卤碱加味逍遥散冬季药膳煲五膈丸夏季忌食死黄鳝女萎蒿皮四物汤过度疲劳,一种追逐死亡的游...论霍乱治法双肾草錾菜鸭舌草莕菜五香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