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桑枝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桑枝

    《中国药典》

    【拼音名】Sānɡ Zhī

    【英文名】RAMULUS MORI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灰黄色。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淡黄色或无色,略弯曲,直径10~30μm,壁厚5~15μm,弯曲处呈皱襞,孔沟不明显,胞腔甚细。石细胞淡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直径15~40μm,壁厚5~20μm,胞腔小。含晶厚壁细胞成群或散在,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呈多面体或正方形、萎形、类双锥形,直径5~20μm。

    【炮制】

    桑枝: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炒桑枝: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性味】微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常用,可单位熬膏服或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桑枝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Sānɡ Zhī

    【别名】桑条(《本草图经》)。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扛、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1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淡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含黄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木材含桑色素、柘树宁、桑酮、四羟基芪、二氢桑色素、二氢山柰酚。

    【炮制】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麸皮20斤)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性味】

    苦,平。

    ①《本草图经》:"平。"

    ②《纲目》:"苦,平。"

    ③《医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②治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③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④治紫癜风:桑枝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上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圣惠方》桑枝煎)

    【名家论述】《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摘录】《*辞典》

    页首↑

    桑沥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Sānɡ Lì

    【别名】桑油(《万氏家抄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

    【制法】《万氏家抄方》:"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煻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功能主治】《纲目》:"治大风疮疥,生眉发。"

    【附方】

    ①治破伤中风: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摘元方》)

    ②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凤凰退(烧存性)五钱。为末,用桑油、猪胆汁调,绢包擦之。(《纲目拾遗》)

    【临床应用】治疗破伤风:取直径3厘米、长约1米的桑枝一段,将两端架起,中间加火烤,收集两端滴出的桑枝油备用。成人每次10毫升(加糖少许),日服3次,服后出汗;新生儿日服3~4次,每次1~2毫升,至症状消失为止。口服困难者改用针剂,每日肌注2次,每次4毫升。如口服使痉挛加重者,可采用注射器滴入的办法服药;对镇静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可适量给以镇静剂,如冬眠1号或10%水合氯醛等;脱水患者酌情补液;对体温高、白细胞增多,创面或肺部并发感染者,给予青霉素治疗。共治17例,15例痊愈,2例无效。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桑枝"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桑白皮
    ·下一篇:桑寄生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护唇石菖蒲高血压病的饮食治疗原则立秋防胃病秋季服用碳酸氢钙忌与核桃仁...丹砂茯神丸黄胆雷丸葫芦绿盐升发二陈汤白英菊花饮十宝丹大烟锅草大薸白千层高温天气慎染发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钟乳石青鱼胆草小棕皮头香茅榅桲万丈深万年松桃子丝瓜藤蒒实生藤蛇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