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芫荽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芫荽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uán Suī

    【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与成熟的果实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全草春夏可采,切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

    【炮制】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均为1~3钱;外用全草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1)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胡荽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Hú Suī

    【别名】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细,通常纺锤形,具多数支根。茎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细条棱。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茎生叶互生,叶柄较短,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梗3~6,长约2~6厘米,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通常3枚,线状锥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具大形的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卵形,背着,花丝先端略弯;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顶端二歧,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3~5毫米,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的全草,叶多卷缩脱落,呈草黄色;茎亦枯萎,粗约1毫米;根须卷曲,具浓烈的特殊香味。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含维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性味】

    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③《嘉祐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归经】

    入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太阴、阳明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③《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⑥陈念祖:"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附方】

    ①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于面。(《圣惠方》胡荽酒)

    ②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兵部手集方》)

    ③治众蛇海:合口椒、胡荽苗等分。捣敷之。(《千金方》)

    ④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胡荽二两,滑石一两(为末)。上三味,将二味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温分三服。亦治血淋。(《圣济总录》葵根饮)

    ⑤治肛门脱出:胡荽(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子母秘录》)

    【名家论述】

    ①《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②《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摘录】《*辞典》

    页首↑

    胡荽子

    《*辞典》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Hú Suī Zǐ

    【别名】芫荽子(《普济方》)。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安徽、湖北。此外,甘肃、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毫米。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表面较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以籽粒饱满、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1~1.4%,脂肪26%;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及樟脑、牻牛儿醇等。果实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

    种子含挥发油1%,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d-芳樟醇,其他尚有α-、β-蒎烯,二戊烯,α-,β-,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等。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少量Δ5,6-十八碳烯酸,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

    【药理作用】干燥成熟之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性味】《纲目》:"辛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透疹,健胃。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

    ①《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③《纲目》:"发痘疹,杀鱼腥。"

    ④《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麻疹初起来透:芫荽子四两。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并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浙江中医》(3):32,1959)

    ②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捣碎,赤者用糖水调,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温服。一方酒调服。(《普济方》)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胡荽子散)

    ④治痔疮:胡荽子炒过,细碾,酒调三、五服。(《海上方》)

    ⑤治脱肛痔瘘: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许,粟糠半升或一升。上先泥成炉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门大小,不令透烟火,熏之。(《儒门亭亲》)

    ⑥治肠头出:秋冬捣胡荽子,醋煮熨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痛:胡荽子,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备急方》)

    【摘录】《*辞典》

    页首↑

    芫荽

    《*辞典》

    【拼音名】Yuán Suī

    【英文名】Herba Coriandri

    【别名】胡荽、香菜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鞠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全草鲜用,用时采集。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光滑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圆锥形。茎直立,有条纹。基生叶1~2回羽头全裂,裂片广卵形或楔形,边缘深裂或具缺刻,叶柄长3~15cm;茎生叶互生,2~3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线形,全缘。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伞幅2~8;小总苞片线形;伞梗4~10;花小,萼齿5,不相等;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外缘的花具辐射瓣。双悬果近球形,光滑,果棱稍凸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癸醛(decanal);果尚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芳樟醇(linalool)、对伞花烃(p-cymene)、α-蒎烯、β-蒎烯、dl蓉烯、α-萜品烯、γ-萜品烯、牛儿醇(geraniol)、龙脑、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脂肪油、岩芹酸(petroselic acid)。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健胃。用于麻疹初期不易透发、食滞胃痛、痞闭。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芫荽"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荷蒂
    ·下一篇:葱白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夏季自制药枕夏季锻炼光脚走路引气归血汤温病兼冲气上冲冬季高血压病人饮食原则春节糖尿病患者忌大开吃戒明党参独活秋季忌吃发苦的柑橘吕宋果春季宜动补乳核饮秋季练健美操十味淡斋方大青盐山红稗云南冻青叶水底龙蒿芩清胆汤春季食疗防旧病复发春季儿童防肠道病毒群病秋季吃鱼4类人不宜让人永葆青春的“强力”食品...川楝汤洋芋牙痈草白粉蕨金钩如意草西藏土连翘荨麻疹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