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ào Yá
【英文名】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别名】谷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性状】本品呈扁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炮制】
稻芽 除去杂质。
炒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黄色。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和中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Dào Cǎo
【别名】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
【化学成分】稻叶含类似花药黄质和蒲公英黄质的色素;另含新黄质、似花药黄质、蝴蝶梅黄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茎、叶含少量还原糖和蔗糖。有报道,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
【性味】
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平。"
②《纲目》:"辛甘,热,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宽中,下气,消食积。治噎膈,反胃,食滞,泄泻,腹痛,消渴,黄疸,白浊,痔疮,烫伤。
①《本草拾遗》:"主黄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②《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温中,止泻,消牛马肉积宿食,小儿乳食结滞,肚腹疼痛。稻草节,走周身经络,治痰火疼痛。"
③《本草再新》:"走经络,利肠分,宽中益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两;或烧灰淋汁澄清。外用:煎水浸洗。
【附方】
①治噎食不下:赤稻细梢,烧灰,滚汤一碗,隔绢淋汁三次,取汁,入丁香一枚,白豆蔻半枚,米一盏,煮粥食。(《摘元方》)
②治反胃:籼秆烧灰淋汁温服,令吐,盖胃中有虫,能杀之也。(《纲目》)
③治食牛肉伤食,胸口嘈杂,呕吐恶心,胸口胀满微痛,不思饮食,面皮黄瘦,腹饥倒饱,食后哽食膨胀:稻草五钱,沙糖一钱。水煎服。(《滇南本草》)
④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糯谷草三钱。煎服。久泻者加真淮药二钱,(《滇南本草》)
⑤治消渴饮水:取稻穰中心烧灰,每以汤浸一合,澄清饮之。(《世医得效方》)
⑥治传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二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⑦治小便白浊:糯稻草煎浓汁,露一夜,服之。(《摘元方》)
⑧治下血成痔:稻藁烧灰淋汁,热渍三、五度。(《崔氏纂要方》)
⑨治汤火伤疮: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带湿摊上,干即易,若疮湿者,焙干油敷。(《卫生易简方》)
⑩疗热病手足肿欲脱者,兼主天行:稻穰灰汁渍之。(《备急方》)
⑾治稻田皮炎:稻草、明矾各等量。先将稻草切碎加水煮沸30分钟,应用前10分钟再加入明矾,外洗。(苏医《中草药手册》)
⑿治马坠扑损:稻秆烧灰,用新熟酒未压者和糟入盐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处。(刘禹锡《传信方》)
⒀解砒石毒:稻草烧灰淋汁,调青黛三钱服。(《医方摘要》)
【临床应用】糯稻草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每日用糯稻草3两,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成200毫升,两次分服。一般用药25~30天,个别稍长。共治43例,近期治愈(症状消失,肝大回缩到0.5厘米以下,肝功能恢复正常)35例,平均住院天数10.2天,进步(症状减轻,肝大仍在肋下1厘米以上或肝功能有一项未正常)7例,无效。1例。服药后食欲减退、厌油、全耳无力等常见症状消失较快,平均在13天左右;肝区痛消失较迟,平均20.1天;肝肿大恢复平均28.3天。肝功能平均恢复时间:黄疸指数10.9天,谷丙转氨酶23.1天,麝絮27天左右。另有每日用糯稻草1.5两煎分2次服,治疗30余例亦获效果。一般服药2日后,尿量增多,由赤转白,食欲增进,自觉症状减轻;7~10天后黄疸指数降至7~12单位,皮肤、巩膜黄染全部消失。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Dào Gǔ Mánɡ
【别名】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黄病身作金色,稻谷芒炒令黄,细研作末,酒服之。"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Mǐ Lù
【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
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
②《纲目拾遗》:"大补脾胃亏损,生肺金。"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Zài Shēnɡ Dào
【别名】怀胎草(《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收割后的再生苗的全株。秋季采收。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功能主治】
化积除湿,宽肠消胀。
①《分类草药性》:"治肉、痰积,分消气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养胃气,消虚肿,除湿宽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