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覆盆子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覆盆子

    《中国药典》

    【拼音名】Fù Pén Zi

    【英文名】FRUCTUS RUBI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性状】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硬。气微,味微酸涩。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非腺毛单细胞,长60~450μm,直径12~20μm,壁甚厚,木化,大多数具双螺纹,有的体部易脱落,足部残留而埋于表皮层,表面观圆多角形或长圆形,直径约至23μm,胞腔分枝,似石细胞状。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8~50μm 。果皮纤维黄色,上下层纵横或斜向交错排列。

    【性味】甘、酸,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覆盆子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Fù Pén Zi

    【别名】覆盆(《别录》),乌藨子(《纲目》),小托盘(《中药材手册》),竻藨子(《江西中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实。立夏后,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

    【源形态】

    ①掌叶覆盆子

    落叶灌木,高2~3米。枝细圆,红棕色;幼枝绿色,有白粉,具稀疏、微弯曲的皮刺,长4~5毫米。叶单生或敷叶簇生,长3~5厘米,有达7厘米者,掌状5裂,罕有3裂,中央1片大,长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呈尾状,两侧裂片较小,常不相等,裂片边缘具重锯齿;主脉5出,上被柔毛,下面叶脉上均有柔毛;叶柄细,长3~4.5厘米,有极小的刺;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细,长2~3厘米;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两面有毛;花瓣5,卵圆形;雄蕊多数,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月。果期6~8月。

    生于溪旁或山坡林中。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②插田泡,详"倒生根"条。

    【性状】

    干燥聚合果为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全体呈圆锥形、扁圆形或球形,直径4~9毫米,高5~12毫米。表面灰绿色带灰白色毛茸。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褐色的总苞,5裂,总苞上生有棕色毛,下面常带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具三棱,呈半月形,背部密生灰白色毛茸,两侧有明显的网状纹,内含棕色种子1枚。气清香,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结实、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

    主产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覆盆子药材主要为掌叶覆盆子的果实。插田泡的果实使用于陕西、四川等地,《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覆盆子图即为此种。

    【化学成分】掌叶覆盆子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

    【药理作用】以大鼠、兔的阴道涂片及内膜切片作观察指标,覆盆子似有雌激素样作用。

    【炮制】

    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去柄。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两遍,晒干用。"

    ②《纲目》;"采得覆盆子,捣作薄饼,晒干密贮,临时以酒拌蒸,尤妙。"

    【性味】

    甘酸,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平。"

    ③《药性论》:"微热,味甘辛。"

    ④孟诜:"味酸。"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

    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

    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

    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

    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

    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

    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附方】

    ①治阳事不起:覆盆子,酒浸,焙研为末,每旦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

    ②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上药,俱择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百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

    ③治肺虚寒:覆盆子,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饧,点服。(《本草衍义》)

    【名家论述】

    ①《纲目》:"覆盆子、蓬蘽,功用大抵相近,虽是二物,其实一类而二种也。一早熟,一晚熟,兼用无妨。其补益与桑椹同功。若树莓则不可混采者也。"

    ②《本草经疏》:"覆盆子,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女子食之有子。大明主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皆取其益肾添精,甘酸收敛之义耳。"

    ③《本草通玄》:"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

    ④《本草述》:"覆盆子,方书用之治劳倦虚劳等证,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

    ⑤《本草正义》:"覆盆,为滋养真阴之药,味带微酸,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语虽附会,尚为有理。《本经》主安五脏,脏者阴也。凡子皆坚实,多能补中,况有酸收之力,自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多能益肾,而此又专入肾阴,能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皆补益肾阴之效也。《别录》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仍即《本经》之意。惟此专养阴,非以助阳,《本经》、《别录》并未言温,其以为微温微热者,皆后人臆测之辞,一似凡补肾者皆属温药,不知肾阴肾阳,药物各有专主,滋养真阴者,必非温药。"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果实亦作覆盆子使用,如:悬钩子(参见"悬钩子"条)使用于江苏;灰毛果莓(参见"硬枝黑锁梅"条)使用于云南;拟覆盆子使用于西藏等。

    【摘录】《*辞典》

    页首↑

    覆盆子根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ù Pén Zi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根。

    【功能主治】治呕逆,目翳。

    【附方】

    ①治胃气不和,呕逆不下食:覆盆子根、枣(青州者,去核)、人参、白茅根、灯芯、半夏(汤洗七遍,焙)、前胡(去芦头)、白术各等分。上八味,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覆盆饮)

    ②治痘后目翳:取覆盆根洗、捣、澄粉,日干,蜜和少许,点于翳丁上,日二、三次,自散。百日内治之,久即难疗。(《活幼口议》)

    【摘录】《*辞典》

    页首↑

    覆盆子叶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Fù Pén Zi Yè

    【别名】西国草(《海上集验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茎叶。

    【性味】《纲目》:"酸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眼睑赤烂,泪多,视物昏花,牙痛,臁疮。

    ①《本草拾遗》:"按绞取汁滴入目中,去肤赤,有虫出如丝线。"

    ②《纲目》:"明目止泪,收湿气。"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点目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牙疼:覆盆子嫩叶捣汁,点目眦三、四次。无新叶,干者煎浓汁亦可。(《摘元方》)

    ②治眼睛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西国草,日暴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禁酒、油、面。(《海上集验方》)

    ③治臁疮:生覆盆子叶,瓦上煅干,研极细,干掺,纱扎,次日以新水湿去痂,又用温浆水洗拭掺药。(《仁斋直指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覆盆子"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藕节
    ·下一篇:瞿麦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忌狗肉与大蒜同食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汪昂和气汤九大饮食原则让女性魅力重现...男性皮肤的保养与护理患痰喘咳嗽病,三十年于兹矣...紫苏子七香丸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川木通[图]秋季龋齿患者忌多食石榴车前子粥颠茄草鹿蹄草鸡骨香归地滋阴汤五宝散土荆皮散夏季防光感类皮肤病夏季烹调菜肴宜加胡椒粉祁连山圆柏簕欓野梧桐锡叶藤五气朝阳草土木香[图]土八角石首鱼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