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茶油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茶油

    《中国药典》

    【拼音名】Chá Yóu

    【来源】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ms.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本品在氯仿、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09~0.915(附录ⅦA)。折光率在25℃时应为1.466~1.470(附录ⅦF)。

    【鉴别】取本品2ml,小心加入新制放冷的发烟硝酸-硫酸-水(1:1:1)10ml 中,放置片刻,两液接界处显蓝绿色。

    【功能主治】用作注射用茶油的原料及软膏基质。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茶油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há Yóu

    【别名】楂油(《农政全书》),拌树子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种子的脂肪油。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

    甘,凉。

    ①《农政全书》:"性寒。"

    ②《纲目拾遗》:"味甘,性凉。"

    ③《福建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①《农政全书》:"疗疮疥,退湿热。"

    ②《纲目拾遗》:"润肠清胃,杀虫解毒。"

    ③《随患居饮食谱》:"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

    【用法用量】内服:冷开水送服1~2两。外用:涂敷。

    【附方】

    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

    ③治汤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肠梗阻 用生茶油150~200毫升,1次口服。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必须坚持再服,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有一定止呕作用;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有一定疗效。

    【摘录】《*辞典》

    页首↑

    油茶油

    《*辞典》

    【拼音名】Yóu Chá Yóu

    【英文名】Oleum Camelliae

    【别名】楂油、岑、树子油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秋季采果,晒干,打出种子,经加工得油。

    【源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枝略被毛,树皮黄褐色,芽有疏松的鳞片,稍被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有光泽,嫩时疏生茸毛,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6mm,有毛。花白色,单生或并生于枝顶,无梗;花直径约4cm;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长2.5~4.5cm,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数;子房密被丝状绒毛,花柱顶端3浅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2cm,2~3裂,果瓣厚木质。种子1~2粒。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性状】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化学成分】脂肪油,主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用于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烫火伤。又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软膏基质。

    【备注】茶子饼含油茶皂甙、鞣质、生物碱;能收湿杀虫,有杀灭血吸血虫卵的作用。

    【摘录】《*辞典》

    页首↑

    油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óu Chá

    【别名】油茶树、茶子树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Thea oleosa Lour.],以根和茶子饼入药。根皮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研末;秋季采果,晒干,打出种子,加工成油,以茶子饼入药。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

    根:用于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伤。

    茶子饼:外用治皮肤搔痒,浸出液灭钉螺、杀蝇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茶子饼

    《*辞典》

    【出处】《广东中医》41:40,1959

    【拼音名】Chá Zǐ Bǐnɡ

    【别名】枯饼(《药性考》),茶枯(《中国药植志》),茶麸、茶油巴(《广东中医》4(1):40,1959),茶子麸、茶油麸(《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化学成分】含皂甙、鞣质、生物碱。去脂种子含8.5%油茶皂甙,水解后得山茶皂醇Ⅰ、山茶皂醇Ⅱ、玉蕊醇C、茶皂醇E、茶皂醇A。

    【药理作用】在血吸虫卵阳性的狗粪中,加入茶子饼粉使其浓度分别为1%、5%和10%,置30℃作用24小时,粪便孵化都转为阴性,或仅有极少数的毛蚴,证明茶子饼有良好的杀灭血吸虫卵的效果。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辛苦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收湿杀虫。治阴囊湿疹,跌打损伤。

    ①《药性考》:"烧灰敷疮,亦可下积。"

    ②《岭南草药志》:"祛湿杀虫。治湿疹痛痒。"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煅存性研末,1~2钱(内服必须煅存性,否则有剧烈催吐怍用)或煎汤。

    【附方】

    ①治阴囊湿疹:茶麸二两,青药五钱,熟菸五钱。煎水洗患处。

    ②治跌打:茶麸四钱,酒麸二两,将茶麸用火煨,研末,加入酒糟,调匀敷患处。

    ③治心气痛(包括寄生虫心腹痛):茶麸适量,煅存性为末。水一大碗,煎沸送服。(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摘录】《*辞典》

    页首↑

    茶子木花

    《*辞典》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Chá Zǐ Mù Huā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花朵。冬季采收。

    【化学成分】花瓣、花托、花蕊、子房等含槲皮素、杨梅树皮素、山柰酚的糖甙、芸香甙等。

    【性味】《陆川本草》:"性寒,味苦,微毒。"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凉血止血。治胃肠出血,咳血,鼻衄,肠风下血,子宫出血;外治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研末麻油调敷。

    【摘录】《*辞典》

    页首↑

    茶子心

    《*辞典》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Chá Zǐ Xīn

    【别名】油茶籽(《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秋季采收。

    【源形态】

    油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又名:楂(《农政全书》),梣树(《纲目拾遗》),茶子树,茶油树,建茶,白花茶,茶子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有时可达8米。树皮黄褐色,嫩枝稍被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侧脉不明显;叶柄长6毫米。花白色,径3~5厘米,1~3朵腋生或顶生,无柄;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凹入,外面被疏毛;雄蕊多数,无毛,排成2轮,花丝基部成束;子房被毛,花柱分离。蒴果球形,直径约3厘米,被细毛,室背开裂。种子1~3枚。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

    【生境分布】分布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种子含山茶甙、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与皂甙。已确知其结构的皂甙元有:22α-羟基桉脂醇,玉蕊醇A1,皂甙元ST-1,山茶皂甙元A,山茶皂甙元B,茶皂醇A,茶皂醇B,茶皂醇E。

    叶含茶氨酸、L-谷氨酸-γ-甲酰胺。

    【药理作用】山茶甙有抗癌作用,隔日给小鼠口服,同时局部使用致癌剂数月后,可使皮肤的乳头瘤及皮肤癌的数目减少。山茶甙局部使用无效,血中含山茶甙时有抗癌作用,如其作用停止,则皮肤癌的数目很快增加至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

    【性味】

    苦,平,有毒。

    ①《陆川本草》:"性寒,味苦,微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行气疏滞。治气滞腹痛泄泻。"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治食滞腹泻:茶子心三钱。浓煎服。(《陆川本草》)

    【摘录】《*辞典》

    页首↑

    油茶根皮

    《*辞典》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Yóu Chá Gēn Pí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收贮。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茶子心"条。

    【化学成分】根含l-谷氨酸-γ-甲酰胺,茎含茶氨酸。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接骨消肿。治骨折,扭挫伤,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

    【注意】忌内服。(性味以下出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茶油"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香果脂
    ·下一篇:老鹤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保健宜足部保暖白及引气归血汤闭鞘姜七珍散期颐饼启膈散豉粥苍术香橼葫芦竹凌霄橘络复方木贼汤十补丸托里解毒汤春季韭菜忌与蜂蜜同时食用五种方法助你减轻压力张某,54,男,咳喘于每年6...猪肚錾菜岩松长青草小果千金榆细辛问荆算盘子水椎木沼生柳叶菜蓍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