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鹿角胶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鹿角胶

    《中国药典》

    【拼音名】Lù Jiǎo Jiāo

    【来源】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状】本品为扁方形块,长3~4cm,厚约0.6c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炮制】将鹿角锯成长6~10cm的段,漂泡至水清,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味】甘、咸,温。

    【归经】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用法用量】3~6g,烊化兑服。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鹿角胶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Lù Jiǎo Jiāo

    【别名】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生境分布】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制法】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1钱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霜。

    【性状】大多呈方片状,长宽各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黑棕色,光滑,显红棕色半透明。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质坚而脆,断面玻璃状。气无,味微甘。以切面整齐、平滑,棕黄色、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化学成分】参见"鹿角"条。

    【性味】

    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②《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③《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④《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⑤《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⑥《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⑦《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2~4钱;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

    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②《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③《本草汇言》:"肠胃有郁火者,阳有余阴不足者,诸病因血热者,俱忌用之。苟非精寒血冷,阳衰命门无火者,不可概用。"

    【附方】

    ①治虚劳: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鹿角霜(碾为细末)、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两宿,蒸,焙,余酒入在胶内)各十两。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碾为细末,枯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于石臼内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盐汤或酒任下。(《百一选方》斑龙丸)

    ②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色,祛风气,润鬓发: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姜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须缓八,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浮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食后,细细含咽之。(《圣惠方》鹿角胶煎方)

    ③治虚劳梦泄:鹿角胶一两(研碎,炒令黄燥),覆盆子一两,车前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④治虚劳尿精:鹿角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干金方》)

    ⑤治吐血不止:鹿角胶一两(炙黄,为末),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服。(《圣惠方》鹿角胶方)

    ⑥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鹿角胶(炙燥)、黄蘖(蜜炙)各十两,杏仁四十九枚(麸炒)。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散)

    ⑦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鹿角胶三两,大熟地五两,血余炭三两。二味为末,溶鹿胶代蜜丸。淡盐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胶丸)

    ⑧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茯苓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汤)

    ⑨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一两,桂心一两,当归一两(微炒),附子二两(炮裂),白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⑩治鹤膝风,贴骨疽及-切阴疽:鹿角胶三钱,熟地一两,肉桂一钱(研粉),麻黄五分,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⑾治汤火疮:水煎鹿角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斗门方》)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凡作劳之人,中气伤绝,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胶味甘气温,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则绝伤和、四肢利、血自止、汗自敛也。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行又兼补益,故折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侯,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②《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③《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入冲脉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劳绝,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历考《别录》、《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务,殊失一脉相传之义。"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鹿角胶"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阿胶
    ·下一篇:七叶莲[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半把伞侧耳秋季防抑郁症温疹兼喉痧紫背天葵草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炒香榧苦木麻黄根柏勒儿茶飞来鹤乳块消汤铁破锣黄花稔神朱石膏丸秋季清晨练功先排便加减八珍汤“悲秋”是怎么回事卫矛节节茶顺肝丸春季忌多食苦味野菜家庭杀菌消毒正确方法马姓幼女,午节前得温病,医...羽叶三七花点草小叶爱楠小寸金黄薄雪火绒草跳皮树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