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绿豆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绿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Lǜ Dòu

    【来源】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以种子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味】甘,寒。

    【归经】入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用法用量】0.5~1两,大剂量可用4两,煎服。

    【备注】(1)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绿豆

    《*辞典》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Lǜ Dòu

    【别名】青小豆(《圣惠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将种子打落,簸净杂质。

    【源形态】一年生直立或末端微缠绕草本,被淡褐色长硬毛。小叶3,阔卵形至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4~10厘米,宽2.5~7.5厘米,先瑞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狭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1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2束;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状,成熟时黑色,长6~10匣米,宽约6.5毫米,被稀长硬毛。种子短矩形,绿色或暗绿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种子呈短矩圆形,长4~6毫米,表面绿黄色或暗绿色,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上端,长约为种子的1/3,呈白色纵向线形。种皮薄而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种仁,子叶2枚,肥厚。质坚硬。

    【化学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物59克,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硫胺素0.53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蛋白质主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绿豆的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

    【性味】

    甘,凉。

    ①《开宝本草》:"甘,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凉。"

    【归经】

    入心、胃经。

    ①朱震亨:"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胃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①孙思邈:"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

    ②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

    ③《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④《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⑤《纲目》:"治痘毒,利肿胀。"

    ⑥《本草汇言》:"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⑦《本草述》:"治痰喘及齁蛤。"

    ⑧《本经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

    ⑨《会约医镜》:"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①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故不可去。"

    ②《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③《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附方】

    ①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

    ②治消渴,小便如常:绿豆二升,净淘,用水一斗,煮烂研细,澄滤取汁,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

    ③治十种水气: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

    ④治小便不通,淋沥: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热食之。(《圣惠方》)

    ⑤治赤痢经年不愈: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

    ⑥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绿豆、大黄。为末,薄荷蜜水调涂。

    ⑦治痈疽: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黄。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⑤方以下出《普济方》)

    ⑧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⑨解乌头毒: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名家论述】

    ①《纲目》:"绿豆,消肿治疽之功虽同亦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②《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③《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临床应用】

    ①治疗农药中毒

    对误服1059农药中毒者,用绿豆1斤,食盐2两,捣细加冷开水约2000毫升浸泡数分钟后,过滤饮用。尽量多喝,每天最多可喝3000~5000毫升。神志不清者可用胃管灌入。或用绿豆4两至1斤制成生豆浆,初服3~5匙,每3~5分钟1次,逐渐增加至每次半碗。曾治15例,均在24小时后临床症状消失。除个别发生呕吐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②治疗腮腺炎

    用生绿豆2两置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约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治疗34例(病程3~4天),全部治愈。若在发病早期使用更好。

    ③治疗铅中毒

    每天取绿豆4两,甘草5钱,煎汤,分两次配合维生素C_300毫克内服,10~15天为一疗程。9例轻度中毒及28例铅吸收者,经连续治疗二疗程,基本治愈。

    ④治疗烧伤

    取生绿豆粉2两,和75%酒精(白酒亦可)适量调成糊状,30分钟后加入冰片3钱,调匀备用。伤面暴露,除去脱落上皮及异物,用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将药糊涂于创面上,约0.5毫米厚,每日2~3次。通过近百例中、小面积烧伤的观察,一般对浅Ⅱ度效果良好,对部分深Ⅱ度亦有效。平均20天治愈。用药后渗出物少,结痂快,不留疤痕,输液和抗菌素使用可大量减少。缺点是初涂时稍有痛感:若在涂药前先涂以普鲁卡因溶液可减轻疼痛。

    【摘录】《*辞典》

    页首↑

    绿豆粉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Lǜ Dòu Fěn

    【别名】真粉(《日用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性味】《日用本草》:"味甘,凉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①《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

    ②汪颖《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

    ③《纲目》:"新水调服,治霍乱转筋。"

    ④《本经逢原》:"取陈者,蜜调敷痘毒。"

    【用法用量】内服:水调,0.3~1两。外用:调敷或粉扑。

    【注意】《日用本草》:"熟者胶粘,难得克化,脾胃虚弱与病后勿食。"

    【附方】

    ①治发背内溃及诸恶毒攻心呕痛:乳香(通明者)一两(用水外浸,以乳钵研细),真绿豆粉(研)四两。上二味合研极细,每服一钱匕,新水调下。(《圣济总录》托里汤)

    ②治一切肿毒初起:绿豆粉(炒黄黑色),猪牙皂荚一两,为末,用米醋调敷之,皮破者油调之。(《秘传经验方》)

    ③治暑月疿疮: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和匀扑之。一方加蛤粉二两。(《简易方论》)

    ④治阴茎生疮:蚯蚓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碾涂上,干又敷之。(《朱氏集验医方》)

    ⑤治打扑损伤:绿豆粉新铣炒紫,新汲井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澹寮方》)

    ⑥治小儿痘疹十余日,湿烂不结痂者,干绿豆粉敷之。(《日用本草》)

    ⑦解误服热剂,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绿豆粉一两,净黄连、干葛、甘草各半两。上除绿豆粉外,余三味或晒或焙,为末,入乳钵同绿豆粉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豉汤调服。(《活幼心书》绿豆饮)

    ⑧解砒石毒:绿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蓝根汁调服三、五钱。(《卫生易简方》)

    ⑨解烧酒毒:绿豆粉烫皮,多食之,即解。(《纲目》)

    ⑩治霍乱吐利: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生生编》)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毒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毒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热伤气,除热故能益气也。"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索粉(以绿豆粉搓线,下汤煮熟)味甘凉无毒,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绿豆"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鸡眼草
    ·下一篇:绿豆衣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夜香牛朱肱冬季散步护足和气汤春季饮食抗病毒紫荆皮四物加人参汤温胆汤加减青麸杨根肉桂连翘金钱草拨云退翳丸飞扬草地枇杷养荣汤臭牡丹槐花散掌羽凤尾蕨新疆雪莲五灰散圣术丸消瘀止痛药膏秋季常见病和损伤的预防吃火锅的误区四则岩节连小花琉璃草珠芽蓼天葵[图]生金凉血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