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马蔺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马蔺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Mǎ Lìn

    【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

    【来源】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以花、种子及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季花盛开时采花,阴干备用;秋季摘取成熟果实,晒干,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得,在同一季节可挖根,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壮,有多数坚韧而垂直入地的细根。叶基生,成丛,有残存纤维状叶鞘,叶片条形,革质,坚韧。4~5月间,花葶从叶丛间生出。朔果纺锤形,有3棱,先端具一尖喙。种子形状不规则,有棱,棕褐色,光滑。

    【性味】花:咸、酸、苦,微凉。种子:甘,平。根:甘,平。

    【功能主治】

    花: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疮疡,外伤出血。

    种子: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小便不利,疝痛;外用治痈肿,外伤出血。

    根:清热解毒。用于急性咽炎,传染性肝炎,痔疮,牙痛。

    【用法用量】花0.5~1.5钱;种子、根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马蔺子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Mǎ Lìn Zǐ

    【别名】蠡实(《本经》),荔实(《别录》),马楝子(《本草图经》),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晒干,打取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源形态】

    马蔺(《唐本草》),又名:旱蒲(《礼记》),剧草、豕首、三坚(《本经》),荔(《说文》),马薤(《礼记》郑玄注),马莲(《释草小记》),蠡草(《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约25~30余厘米。根茎粗壮,根细而坚韧。叶基生,线形,长20~40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尖,全缘,下部带紫色,质较硬,光滑无毛,平行脉两面凸起,7~10条。花茎近上端有3片叶状苞片;花淡蓝紫色,1~3朵,生于花茎顶端,花被6,2轮,下部联合成筒,外轮匙形,向外弯曲而下垂,内轮倒披针形,直立;雄蕊3,密接在花柱外侧,花药长;蜂蕊1,子房下位,狭长,花柱3深裂,扁平,柱头呈花瓣状2裂。蒴果纺锤形,具三棱,先端细。种子多数,红褐色,为不规则的圆形,有棱。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

    【性状】干燥成热的种子为扁平或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长约5毫米,宽3~4毫米。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摹部有黄棕色或淡黄色的。种脐,顶端有合点略突起。质坚硬。切断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质性;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饱满、纯净者为佳。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捣碎或武火炒至鼓起为度.。

    《纲目》:"凡入药炒过用,治疝则以醋拌炒之。"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蜀本草》:"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阳明经血分。"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

    ①《本经》:"主皮肤寒热,胃冲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

    ②《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

    ③《唐本草》:"疗金疮血内流、痈肿等病有效。"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肿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敷蛇虫咬,杀草毒。"

    ⑤《纲目》:、"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

    ⑥《医林纂要》:"破血,软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

    ①《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②《得配本草》:"燥热者禁用。"

    【附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蔺子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水痢:马蔺子、干姜、黄连。上三味为散。熟煮汤,取一合许,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断。冷热皆治。(《随身备急方》马蔺散)

    ③治月经过多:马蔺子三钱,马蔺花三钱,石榴皮四钱。共为细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喉痹肿热痛闷:川升麻一两,马蔺子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升麻散)

    ⑤治咽喉肿痛:马蔺子二钱,牛蒡子三钱,大青叶一两。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鼻衄、吐血:马蔺子二钱,白茅根一两,仙鹤草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骨结核

    将马蔺子放在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另用其粉2份,凡士林5份,调成药膏外敷。观察骨结核59例,用药时间2~8个月,痊愈者20例,显著好转27例,其余结果不明。

    ②避孕

    将马蔺子60克捣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黄酒0.5斤或1斤,稍煮,连渣带汤分成6份。经来时每日2次,连服3天。或将压碎的马蔺子加工制成胶囊剂,50克生药相当于18粒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从月经第1天起服用,连服3天。汤剂试用于200例育龄妇女,1个月内怀孕者6例;另观察25例,3个月怀孕者4例,6个月怀孕者7例。胶囊试用于220例(其中80%左右为哺乳期妇女),服药后3个月内怀孕者63人。服药后少数有月经提前、错后,经量或多或少,白带稍多等副作用。故以马蔺子作避孕药,殊欠理想。

    【备注】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碱地马蔺的种子,与马蔺子同等入药。

    【摘录】《*辞典》

    页首↑

    马蔺根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Mǎ Lìn Gēn

    【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

    【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附方】

    ①疗喉痹垂死:马蔺根一握。捣,少以水绞取汁,稍稍咽之。口噤以物拗灌之。(《肘后方》)

    ②治喉痹肿盛,语声不出:马蔺根汁三合,入白蜜一合,相和,慢火煎成,徐徐嚼之,日可五、七度。(《圣济总录》)

    ③治急性咽炎:马蔺子根、升麻、牛蒡子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风湿性关节炎:马蔺根100克,苍耳草根100克,糖60克。加水2000毫升,煮成1000毫升。一天三次,每次服70~80毫升。(《新疆中草药验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马蔺根5钱,水煎2次内服;或碾粉,水泛为丸,日服2钱;均连服10日。亦可制成10%、20%,50%马葡根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每次1~2毫升,连续10~20日。上述3种制剂,临床共观察90例,平均总有效率84.8%,其中显效率为34.6%。

    【摘录】《*辞典》

    页首↑

    马蔺花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Mǎ Lìn Huā

    【别名】剧荔花(《吴普本草》),蠡草花(《本草图经》),马楝花(《水东日记》),潦叶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旱蒲花(《江苏药材志》)。

    【来源】鸯尾科植物马蔺的花蕾,4月开花后,择晴天采摘,晒干或阴干。勿沾露水,以免变色。贮藏干燥通风处,以防霉烂。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厘米,直径2~4毫米,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花药多碎断或脱落,有残存的花丝,花柄长短不等。质轻,气显著,味微苦。以整齐、色紫者为佳。

    【性味】

    咸酸微苦,凉。

    ①《本草述》:"味甘辛,气平温,无毒。"

    ②《山东中草药手册》:"咸酸苦,微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气,痈疽。

    ①《本经》:"去白虫。"

    ②《别录》:"疗喉痹。"

    ③《纲目》:"主痈疽恶疮。"

    ④《江苏植药志》:"治吐血,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痈肿及疝痛。"

    ⑤《河北药材》:"利尿。治淋疾,解诸毒药。"

    ⑥《山西中药志》:"破宿血,养新血,断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疮,诸症寒热,绞肠痧痛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注意】《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附方】

    ①治咽喉闭不通:马蔺花一两,蔓荆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暖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②治小便不通: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为末,每酒服二钱。(《十便良方》)

    ③治痈肿疮疖:马蔺花二钱,马齿苋一两,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面及鼻病酒皶:马蔺子花,杵,敷之。(《肘后方》)

    ⑤治偏坠疝气:马蔺花二两(萝白子同炒),川楝子一两五钱(橘核同炒),吴茱一两(浸酒,炒),木香二钱(不见火)。为末,每服一、二钱,用好酒调,空心服。(《本草述》)

    【摘录】《*辞典》

    页首↑

    马蔺叶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Mǎ Lìn Yè

    【来源】驾尾科植物马蔺的叶片。

    【性味】《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味酸咸。"

    【功能主治】

    治喉痹,痈疽,淋病。

    ①《本经》:"去白虫。"

    ②《别录》:"疗喉痹。"

    ③《本草汇言》:"治大便不通及小便砂石淋浊诸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

    【注意】《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附方】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马蔺根叶三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渣,细细吃。(《近效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马蔺"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马尾连
    ·下一篇:小叶三点金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50万女性...中药美容秘方秋季青年人衣着忌过多三棱[图]炮姜[图]胆道排石汤I号胁疼哈蟆油点地梅草血竭春季科学进补南蛇簕枸橘凉膈增液汤益肾壮骨汤三筒管冬季御寒保健粥大泡通川桂水蓑衣顺经汤四陈汤春季忌吃未用开水烫的菠菜朱砂莲春季防面瘫小二仙草野辣烟蜈蚣草藤仲菘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