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小檗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小檗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Xiǎo Bò

    【别名】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

    【来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小黄连刺 B.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B. poiretii Schneid.、黄芦木(大叶小檗)B. amurensis Rupr.或其同属植物其它种的根、根皮、茎及茎皮。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秋采挖,除去枝叶、须根及泥土,将皮剥下,分别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小檗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Xiǎo Bò

    【别名】子檗(陶弘景),山石榴(《唐本草》),刺黄柏,三颗针(《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小檗、细叶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茎枝。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源形态】

    ①大叶小檗,又名:黄芦木,东北小檗、狗奶子、刀口药。

    落叶灌木,高2~3.5米。幼枝灰黄色,具浅棱槽,老枝灰色,刺3分叉,紫红色,长1~2.5厘米。叶丛生,纸质,矩圆形、卵形残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密生不规则的刺状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有时被白粉。总状花序下垂,长4~10匣米,有花10~25朵;花淡黄色;苞片披针形;小苞片2,三角形;花萼6,2轮,花瓣状;花瓣6,长卵形,长4.5~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长圆形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上位,卵圆形,柱头头状扁平。浆果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色,先端无宿存花柱。

    生山地林缘、溪边威灌丛中。分布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福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讧等地。

    ②细叶小檗,又名:针雀、酸狗奶子。

    落叶灌木,高1~2米。枝有槽及疣状突起;刺3分叉,长4~9毫米,或不分叉或无刺。叶狭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5~lO毫米,先端急尖、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或下部叶边有齿。总状花序有时近伞形,花黄色;小苞片2,披针形;花瓣倒卵形,长约2.5毫米。浆果矩圆形,红色。

    生于山坡路旁或溪边。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③日本小檗

    落叶灌木,高至2.5米。小枝有棱线,带黄色或紫红色,第二年紫褐色;有刺,单一,很少3分叉,长5~18毫米。叶丛生,倒卵形至匙状矩圆形,长0.5~3厘米,宽O.2~1.6厘米,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基部狭窄,全缘,上面亮绿色,下面微有白霜。花多成小总状花序,有花2~5(~12)朵,黄白色;花梗长6~10毫米,或无梗;小苞片3,卵形;萼片6,长椭圆形;花瓣6,2轮,较萼片稍小,长椭圆形,长2毫米许;雄蕊6;雌蕊子房1室。浆果长椭圆形,长7~10毫米,熟时红色,有宿存花柱。花期4月。

    分布于陕西、安徽、河北、湖南、湖北等地。

    同属植物金花小檗(参见"小三颗针"条)、刺叶小檗(分布东北)、刺黄柏(参见"刺黄柏’条)、尖叶小檗(分布四川),欧小檗(分布西藏、四川、甘肃)等功效相似,亦作小檗使用。

    【性味】《唐本草》:"味苦,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热痹,瘰疬,肺炎,结膜炎,痈肿疮疖,血崩。

    ①陶弘景:"主口疮。"

    ②《唐本草》:"主口疮疳蠚,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

    ③《纲目》:"治血崩。"

    ④《陕西中草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白带,关节肿痛,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痈肿疮疡,口疮,咽炎,结膜炎,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服。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亦可煎水热敷。

    【附方】

    ①治湿热痹痛:鲜小檗根五钱至一两,猪皮肉适量,水炖服。

    ②治瘰疬:鲜小檗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或调酒服。

    ⑧治燥热唇舌破烂:小檗干树皮切薄片,浸清水中,每取一片含口中。(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④治疮疖肿痛:三颗针,水煎服,并作局部湿敷。(《常用中草药图谱》)

    ⑤治乳痈:鲜小檗根五钱至一两,猪瘦肉适量,水酒煎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细叶小檗全草煎制成膏后压片,每片重0.23克,相当于生药10克。每次5片,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三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共治288例,近期控制28例(12.3%),显效89例(39.03%)。实践证明,对镇咳、止喘、祛痰、消炎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尤以消炎作用较好。服药后80%病人反映食量增加,精神及睡眠好,无副作用。

    ②治疗小儿肺炎

    从细叶小檗提取黄连素制成注射液,供静脉注射,每日1~3毫克/公斤体重,有明显的抗菌、抗感染及退热作用。治疗119例,痊愈21例,显效37例,好转49例,有效率为89%。用药后一般均在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好转,食欲增进。但有少数病人在静注过程中有心慌、出汗、面白及呕吐等反应,停止注射,休息10分钟,症状即可消失。

    ③治疗痢疾、肠炎

    用细叶小檗根提取的小檗碱(粗制品)制成胶囊,每粒含0.2克。每次1粒,日服3次,首次倍量,小儿减半。试治10例,一般在服药后第2天症状消失,第3天大便化验恢复正常。

    ④试用于消除流脑的带菌状态

    取细叶小檗根2两(先去其外皮),用水浸泡一昼夜,加水500毫升,熬成200毫升,使用前调整pH在7.0左右,用于滴鼻,每日2次,每次每鼻孔2~3滴,连滴3天。滴药前。清除鼻涕,头往后仰,药液滴入后以咽间有感觉为准。观察61人,投药前带菌数19人,投药后带菌敷降至3人。但观察病例较少,共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小檗"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小槐花
    ·下一篇:山大颜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吴有性温病少阴证夏季忌常吃夜宵白蘑春季急、慢性肠炎患者忌食用...冬季“冬痒症”用哪些药物治...冬季分类食补牛黄八宝丸鳟鱼青叶丹忌用单喝水的方法缓解秋季干...黄柏古羊藤赤车使者刺苋菜三叉汤夏季糖尿病患者多食苦瓜大对经草大叶井口边草十将平痎汤小防风汤盛夏保健防“寒”夏季喝绿茶防病牛金子夏季烹调菜肴宜加胡椒粉药膳应用原则秧鸡短冠草土当归蛇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