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木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木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Mù Mián

    【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

    【来源】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 [Gossampinus malabarica (L.)Merr.],以花、树皮和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季采花,晒干或阴干;夏、秋剥取树皮,春、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花:甘、淡,凉。树皮、根:微苦,凉。

    【功能主治】花:清热利湿,解暑。用于肠炎,痢疾,暑天可作凉茶饮用。树皮: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根:散结止痛。胃痛,颈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花3~5钱;树皮0.5~1两;根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木棉花

    《*辞典》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Mù Mián Huā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春季采收盛开花朵,晒干或烘干。

    【源形态】

    木棉(杨孚《异物志》),又名:古贝(《南州异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纲目》),琼枝(《梧浔杂佩》),英雄树。

    大乔木,高可达25米。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圆锥形的刺;枝平伸。掌状复叶,叶柄长8~12厘米;小叶5~7枚,具柄,薄革质,矩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10~20厘米,宽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或渐狭,全缘,两面均秃净。花大,红色,直径约12厘米或过之,叶前开放,聚生于枝的近顶端;萼厚革质,长3.5~4.5厘米,外面秃净,内被丝毛,分裂为阔而钝的裂片;花瓣5,肉质,矩圆形,长8~10厘米,两面多少被星状柔毛,但内面稍稀疏;雄蕊管短,多列,最内5枚于顶端分叉,每1分又有花药1枚,中间10枚较短,最外的多数,合生为5束;子房5室,胚珠多数,柱头5裂。蒴果大,矩圆形,木质,长10~15厘米,宽4.5~5厘米,果瓣内有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花多皱缩,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状,顶端3~5裂,厚革质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规则纵皱,内面被灰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分离,皱缩戌破碎,外面棕黄色或深棕色,具纵纹,被星状毛,内面红棕色,被少数星状毛;雄蕊多数,花丝红棕色,扭曲,具粗纵纹,花药大部脱落。味淡微甘。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②《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③《岭南采药录》:"消暑。"

    ④《中药新编》:"利尿及健胃。"

    ⑤《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⑥《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治恶疮。"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备注】古书所载的木棉,常与锦葵科棉属植物混淆不分。《纲目》木棉条集解中即包括锦葵科棉属植物在内,而所述"交广木棉",乃为木棉科植物。

    【摘录】《*辞典》

    页首↑

    木棉根

    《*辞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Mù Mián Gēn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根或根皮。

    【化学成分】根含蛋白质、脂类、鞣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淀粉、胶质等。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赤痢,瘰疬,跌打扭伤。

    ①《岭南采药录》:"煎服治痰火,瘰疬。"

    ②《中药新编》:"根皮:收敛止血,治赤痢。"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接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浸酒搽。

    【附方】治跌打扭伤:木棉鲜根皮浸酒外搽或捣烂外敷。(《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摘录】《*辞典》

    页首↑

    木棉皮

    《*辞典》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Mù Mián Pí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0.3~0.7厘米,长约5~6厘米,宽约2~3厘米,外表灰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密生椭圆形钉刺,纵向延长,钉上有层纹,不易剥落,有时刺尖被磨去。内表面红棕色,有顺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微弱香气,味淡。

    【性味】

    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涩辛,平。"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腰脚不遂,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止痛,敷跌打,消红肿。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疮,活血。"

    ③《岭南采药录》:"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

    ④《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治阴囊奇痒:木棉皮煎汤洗之。(《贵州中医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木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木通七叶莲
    ·下一篇:木蓝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宜练养肾功地耳草白屈菜温病兼喘胀冬季补钙食用哪些食品走茎丹参阳痿食疗方千年健[图]千金子[图]荜澄茄肺病咳吐脓血黄柏湖北贝母颠茄草推荐几则秋季药膳路边草石蕨小悬钩子木耳蒿皮四物汤糖尿病人秋冬谨防感冒上夜班多吃点鱼虾夏日牙膏有妙用珍珠梅山蒿象皮木相思子天雄水杨根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