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荭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荭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Hónɡ Cǎo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地上部分。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来,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荭草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Hónɡ Cǎo

    【别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尔雅·郭璞注》),天蓼、石龙(《别录》),茏鼓(《唐本草》),水荭、大蓼(《本草拾遗》),荭蓼(《汉英韵府》),大毛蓼(《植物学大辞典》),东方蓼(《中国药植志》),水蓬稞(《东北药植志》),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湖南药物志》),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闽东本草》),家蓼、水红花(《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全草或带根全草。晚秋霜后,连根挖取,洗净,根、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贮放干燥处。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中空,有节,多分枝,遍体密被粗长毛。叶大,互生,广卵形或卵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稍为心形,全缘呈浅波状,叶柄长;托鞘膜质,被毛,顶端常扩大而成一广展或外反的小片。圆锥花序顶生,长2~8厘米,稍下垂,被柔毛;苞片鞘状,外面有长毛,内面无毛,广卵形;花白色或粉红色,花被5裂,椭圆形,无毛;雄蕊7~8,稍伸出花外;子房稍圆形扁平状,花柱2裂。瘦果扁平,略呈圆形,两面中部微凹,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和水边湿地。分布几遍全国,也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荭草素和荭草甙,叶绿醌。此外,本品还含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茎、叶的水溶性提取物对蛙、小鼠有抑制作用,对蛙、兔的离体心脏也有抑制作用,且不被阿托品拮抗,对蛙心之抑制可用麻黄碱及氯化钙拮抗之。对蛙下肢血管及兔耳血管皆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能使犬的血压短暂的升高。对离体兔肠无作用,对在位子宫(麻醉或不麻醉家兔)有兴奋作用。

    【性味】

    辛,凉,有毒。

    ①《别录》:"辛,有毒。"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性微寒,有微毒。"

    【功能主治】

    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疝气,脚气,疮肿。

    ①《别录》:"主恶疮,去痹气。"

    ②《唐本草》:"除恶疮肿,脚气,煮浓汁渍之。"

    ③《植物学大辞典》:"治疝气。"

    ④《国药提要》:"去疟,医毒虫咬伤。"

    ⑤《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淋洗。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东方蓼全草一两。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生肌肉:水荭花根煎汤淋洗,仍以其叶晒干研末,撒疮上,每日一次,(《谈埜翁试验方》)

    【备注】本植物的花序(荭草花)、果实(水红花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辞典》

    页首↑

    荭草花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Hónɡ Cǎo Huā

    【别名】水荭花(《摘元方》)。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

    【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功能主治】

    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贴。

    【附方】

    ①治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一大撮,水二钟,煎一钟服。(《董炳集验方》)

    ②治心气疞痛:水荭花为末,热酒服二钱。(《摘元方》)

    ③治痢疾初起:水荭花(取花、叶)炒末。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沙糖汤下。(《经验广集》)

    ④贴痞:水荭花(花、叶、茎、根同用),取一、二担水,满锅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纸绢任摊,狗皮更好。(《经验广集》水荭花膏)

    ⑤治横痃:荭草花一握,红糖五钱。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荭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水龙
    ·下一篇:水杨梅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雷公藤补肺清金饮秋末防老寒腿细穗石松玉枢丹鞘菝葜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阴虚水肿黄胆海风藤秋季吃蟹防中毒夏季酷暑宜饮哪些茶夏季高温作业人员宜食补夏季宜补充适量的盐渗湿汤夏季忌吃四种食物云南丹参顺气归脾丸饭后“八不急”口腔溃疡并非火气大湿着头发睡觉易患病过度疲劳,一种追逐死亡的游...蜘蛛果越王余算小叶双眼龙香木菌桂扁担杆土千年健虎掌南星树火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