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Luò Tuo Zhī
【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
【源形态】
双峰驼,又名:橐驼(《山海经》),骆驼(《本经》),馲驼(《广志》)。
躯体较大,体高2米左右。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上唇中央分裂如兔唇,下唇较长。颈长,弯曲如鹅颈,有鬣毛。背部有2个肉峰。四肢细长,足大如盘,尾较短。胼胝体,胸部1个,前肢2对,后肢1对,共七块,雄性生殖器官弯转向后。全身被以绒毛,细密而柔软,鬣毛及前臂、峰上的毛较长。毛色多为棕褐色。野生的驼,肉峰矮小,毛短,四肢较长,掌狭。
野驼栖于荒漠中的灌丛地带,常季节性迁移,胆怯而机警,嗅觉敏锐,常结成5~10小群。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主要食物。
【生境分布】野驼数量现在很少,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有分布。家驼在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都有饲养。
【性味】
甘,温。
①《日华子本草》:"温。"
②《开宝本革》:"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润燥,祛风,活血,消肿。治风疾,顽痹不仁,筋肉挛急;疮疡,肿毒;折伤。
①《日华子本草》:"疗一切风疾,顽痹,皮肤急,及恶疮肿毒漏烂,并和药敷之。野者弥良。"
②《开宝本草》:"筋皮挛缩,腕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入肉。和米粉作煎讲食之,疗痔。"
③《饮膳正要》:"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蜂子油服之,好酒亦可。"
【用法用量】内服:温酒调。外用:涂敷。
【附方】治老人风热烦毒,顽痹不仁,五缓六急:野驼脂五两,炼之为上,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调令消,空心顿服之,日二服。(《寿亲养老新书》驼脂酒)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Luò Tuo Huánɡ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
【性味】苦,平,微毒。
【功能主治】治风热惊疾。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经》
【拼音名】Luò Tuo Máo
【别名】驼绒(《龚氏经验方》)
【性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有毒。"
【功能主治】
①《本经》:"主寒热惊痫,癫痓狂走。"
②《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5分,外用:烧灰,调敷。
【附方】
①治痔:骆驼颉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服之。(《外台秘要方》)
②治阴上疳疮: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龚氏经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Luò Tuo Ròu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
【性味】
甘,温。
①《日华子本草》:"温。"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
②《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饮膳正要》
【拼音名】Tuó Rǔ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
【性味】
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
②《纲目》:"甘,冷,无毒。"
【功能主治】《饮膳正要》:"补中益气,壮筋骨。"
【用法用量】内服:炖热饮。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