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红管药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红管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Hónɡ Guǎn Yào

    【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

    【来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以全草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江西的红管药,尚有本种的两个变种:一为异叶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heterophyllus Maxim.;二为宽序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laticorymbus Hand.-Mazz.。均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山白菊

    《*辞典》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Shān Bái Jú

    【别名】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基部狭,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粗糙有毛,脉3条,明显。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圆形,苞片2~3列,边缘薄;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冠毛丰富,锈色或暗白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水沟边、旷野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类、皂甙类,以及醣类、酯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类(主要为甾体皂甙),而无黄酮类;地上部分(茎、叶)主要含黄酮甙类,而无皂甙。皂甙类的祛痰作用较好,黄酮甙类的止咳作用较好,故一般以带根全草入药。

    【性味】

    苦辛,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凉。"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辛,凉。"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

    ①《植物名实图考》:"煎洗无名肿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解表除热。治感冒风热。"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乳腺炎,鼻衄,蕲蛇、蝮蛇咬伤。"

    ④《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毒蛇咬伤,蜂螫虫咬伤,疔疮,扭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山白菊一两。水煎服。

    ②治感冒发热:山白菊根、一枝黄花各三钱。煎水服。

    ③治鼻衄:鲜山白菊根、白茅根、万年青根、球子草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乳腺炎:山白菊根一两。水煎服。

    ⑤治蕲蛇、蝮蛇咬伤:小槐花鲜根、山白菊鲜根各一两。捣烂绞汁服,另取上药捣烂外敷伤口,每日二次。(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每日用新鲜全草3两(干2两),水煎4小时,浓缩,过滤,分2次服;或用全草制成片剂,每天3次,每次5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2两);或制成冲剂,每天2次,每次25克。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疗效:按二个疗程水煎剂治疗581例分析,近期控制72例(占12.4%),显效105例(占18.1%);按337例三个疗程的分析,近期控制38例(占11.3%),显效96例(占28.2%);片剂治疗20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7例;冲剂治疗119例,近期控制7例(5.9%),显效17例(14.3%)。其中以单纯型较喘息型的效果明显;消炎、平喘的效果不如止咳、祛痰。多数病人在服药后1~5天内开始见效,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痰色由黄转白,呼吸舒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转为正常。副作用:一般在服药后1~2天内,少数病人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或偶有咽干、烦躁、腹胀、腹泻、便血、尿频、荨麻疹等反应,无需停药,3~5天内可自行消失。服药期间对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均未见损害。此外,临床上曾用本品与醉鱼草,或与白果叶及兰香草制成复方片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但其疗效与单味三脉叶马兰并无明显差异。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红管药"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红毒茴
    ·下一篇:藏青果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白屈菜分心气饮处女经闭牛黄生肌散安冲调经汤槐花消痔汤加味清热凉血驱敏汤冬季养生选择菌类食品羊脊骨粥葛洪秋季养阴忌滥补赤小豆绿豆千斤拔节节草绒背蓟赪桐木豆盛夏时节忌拔牙水狗子春季忌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野花椒铁苋菜塘虱鱼鱼香草海木鸭舌草黄樟水晶鱼石榴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