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狼把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狼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Lánɡ Bǎ Cǎo

    【别名】豆渣菜、郎耶菜

    【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 L.的全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阴敛汗。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肝炎,泌尿系感染,肺结核盗汗,闭经;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鲜草绞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狼把草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Lánɡ Bǎ Cǎo

    【别名】乌阶(《尔雅》),乌杷(《尔雅》郭璞注),郎耶草(《本草拾遗》),小鬼叉(《东北药植志》),豆渣草(《四川中药志》),针包草,引线包(《杭州药植志》),大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全草。夏、秋间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厘米,有时可达90厘米;由基部分枝,无毛。叶对生,茎顶部的叶小,有时不分裂,茎中、下部的叶片羽状分裂或深裂;裂片3~5,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稀近卵形,基部楔形,稀近圆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疏生不整齐大锯齿,顶端裂片通常比下方者大;叶柄有翼。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扁球形;总苞片2列,内列披针形,干膜质,与头状花序等长或稍短,外列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比头状花序长,叶状;花皆为管状,黄色;柱头2裂。瘦果扁平,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4.5~9毫米,直径约1.5~2.2毫米,边缘有倒生小刺,两面中央各只一条纵肋,两侧上端各有一向上的刺,刺上有细小的逆刺。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沟渠及浅水滩,亦生于路边荒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干草含挥发油(0.11%)、鞣质(2.01%),木犀草素、本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黄酮类。叶含维生素C约160毫克%。果实含油23.78%。

    【药理作用】全草浸剂予动物注射,有镇静、降压及轻度增大心跳振幅的作用;内服可利尿、发汗。

    【性味】

    苦甘,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

    ③《闽东本草》:"性平,味苦甘。"

    【功能主治】

    治气管炎,肺结核,咽喉炎,扁桃体炎,痢疾,丹毒,癣疮。

    ①《本草拾遗》:"主亦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煮服之。"

    ②《本草图经》;"主疗血痢。"

    ③《纲目》:"治积年癣,天阴即痒,搔出黄水者,捣末掺之。"

    ④《闽东本草》:"养阴益肺,清热解毒。治咳嗽喘息,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研末成捣汁。外用:研末撒或捣汁涂。

    【附方】

    ①治气管炎,肺结核:鲜狼把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鲜狼把草三至四两,加鲜橄榄六个,或马兰鲜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咽喉肿痛:鲜狼把草五钱至一两。加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血痢:狼把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若无生者,但收取苗阴干,捣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本草图经》)

    ⑤治湿疹:鲜狼把草叶捣烂绞汁涂抹。(《福建中草药》)

    ⑥治癣:狼把草叶研末,醋调涂。(《福建中草药》)

    【备注】本品与其同属植物三叶鬼针草在四川地区均称为"豆渣草",并同等使用。三叶鬼针草在广东、广西为草药"金盏银盘"的主要品种,参见"金盏银盘"条。

    【摘录】《*辞典》

    页首↑

    狼把草根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Lánɡ Bǎ Cǎo 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根,夏、秋采收,晒干。

    【性状】主根不甚明显,支根圆锥状而多分歧,干后为灰褐色,表面有纵纹。

    【药理作用】有增进消化功能。

    【功能主治】

    治痢疾,盗汗,丹毒。

    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服,煮之。"

    ②《本草图经》:"积年疳痢,频服之。"

    ③《南京民间药草》:"通经,活血,拔毒。"

    ④《东北药植志》:"煮汁,可止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狼把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倒提壶
    ·下一篇:狼毒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虎杖香蕈和乳汤补肺排脓散竹叶椒合掌散冬季常吃松子七正散地黄红参蜂房六月雪独圣散古山龙啤酒花滴水珠万年柏五虎汤夏秋季忌常食热性调料黑圣散丝瓜散脂肪肝的饮食治疗秋天嗓子起火嘴唇发干怎么办...枳壳响叶杨喜马拉雅紫茉莉头发七罗望子刺海松柿霜石榴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