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黄蜀葵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黄蜀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黄蜀葵根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Gēn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根。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半乳聚糖13.19%、鼠李聚糖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

    【性味】

    甘苦,寒。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苦,寒。"

    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②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③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④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黄蜀葵根5钱(干品),藤黄3钱,分别研成细末,投入95%酒精500毫升内,用时取上清液涂于患部肿胀处,每日2~3次。治疗263例,其中1~2天痊愈者占75%,3~4天痊愈者占25%。以发病初起即涂药者,疗效最佳。药液有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切忌入口。

    ②治疗中耳炎

    取黄蜀葵(干品,根,茎、果壳均可)3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用于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连滴2周;滴药前需先清洁外耳道分泌物。治疗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60例,痊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9例。配合全身治疗则效果更好。

    【摘录】《*辞典》

    页首↑

    黄蜀葵花

    《*辞典》

    【出处】《嘉祐木草》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Huā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

    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或过之,掌状分裂,有5~9狭长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有齿牙;叶柄长6~18厘米。花单生叶腋和枝端,成近总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4~5片,长约25毫米,宽5~10毫米;花萼佛焰苞状,5裂,早落;花冠5瓣,淡黄色或白色,具紫心,直径10~20厘米;雄蕊多数,结合成筒状;雌蕊柱头5分歧,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端尖,具粗毛,长5~7.5厘米,含多数种子。花期6~8月。

    【生境分布】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

    ①《品汇精要》:"无毒。"

    ②《纲目》:"甘,寒,滑,无毒。"

    【功能主治】

    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①《嘉祐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②《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

    ②治痈疽仲毒恶疮: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仁斋直指方》蜀葵膏)

    ③治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经验方》)

    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肘后方》)

    ⑤治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摘录】《*辞典》

    页首↑

    黄蜀葵茎

    《*辞典》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Jīnɡ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茎或茎皮。夏、秋采收。

    【性味】甘滑,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和血,除邪热。治产褥热,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煮鸡蛋吃。外用:油浸搽。

    【附方】

    ①治气血虚:蜜炙黄蜀葵茎及根一两,星宿菜二钱。用瘦猪肉汤煎服。

    ②防治产褥热:黄蜀葵茎及根一两。用鸡汤煎服或水煎取汁,煮鸡蛋两只,加甜酒少许服。

    ⑧治烫伤:黄蜀葵皮浸油搽。

    【摘录】《*辞典》

    页首↑

    黄蜀葵叶

    《*辞典》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Yè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

    ②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甘,滑,微寒。"

    【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托疮解毒,排脓生肌。"

    【附方】

    ①治痈疽:鲜黄蜀葵叶一握,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敷患处,月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烧烫伤:鲜黄蜀葵叶,捣敷。(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

    黄蜀葵子

    《*辞典》

    【出处】《本草衍义》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Zǐ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

    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①《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③《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名家论述】《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黄蜀葵"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黄蓬花
    ·下一篇:黄鳝藤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吃羊肉后忌立即喝茶王好古木香化滞散荷蒂野荞麦冬季糖尿病患者进补原则牛黄散麻雀脑春季痢疾属虚寒者忌食用马齿...佛手肺病咳吐痰血大叶紫珠推荐几则秋季药膳秋梨食疗方七叶一把伞尖花汤新疆雪莲十味温胆汤上天梯水狼萁宁油麻藤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西瓜中老年人秋季保健野丁香回心草消石霞天曲瓦楞子[图]蜀葵石鮅鱼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