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uánɡ Shàn Ténɡ
【别名】勾儿茶
【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以根入药。
【性味】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痛经,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根1~2两,与鸡蛋、猪瘦肉水炖服;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Huánɡ Shàn Ténɡ
【别名】熊柳藤、铳子藤、老鼠藤、皱皮草(《福建民间草药》),羊母锁(《中国药植图鉴》),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闽东本草》),勾儿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茎叶。夏、秋采收。
【源形态】
多花勾儿茶,又名:熊柳。
蔓性落叶灌木,高达1.5米。树皮黄绿色,略光滑,有黑色块状斑。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5.5厘米,宽0.5~1.7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白色,具7~12对侧脉;叶柄长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5~15厘米;花小,粉绿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于花盘内,但彼此分离,2室,花柱2深裂。核果卵圆形至铡卵形,基部为萼管所包围,初绿色,后变红色,最后为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缘。分布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陆川本草》:"寒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衄血,黄疸,风湿腰痛,经前腹痛,风毒流注,伤口红肿。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漂蛇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藤茎:利尿解毒。治湿热黄疸。"
③《陆川本草》:"清凉解毒,凉血,止血。治血热衄血,伤口红肿。"
④《中国药植图鉴》:"枝条与羊肉掺水、酒炖服,治骨结核,腰椎结核。"
⑤《广西药植名录》:"消肿,补血。治疮疥,风湿腰痛,经前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湿热黄疸:熊柳藤一至二两,玉柏(金不换草)四至五钱。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风毒流注,恶疮寒热:熊柳全草(根、茎、叶合用)每次一至一两半(干者酌减)。水煎服。(《泉州本草》)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Huánɡ Shàn Ténɡ Gēn
【别名】熊柳根(《福建民间草药》),铁包金、土黄耆(《闽东本草》)。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根。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泉州本草》:"味苦微辛,性平,无毒。"
③《闽东本草》:"性温,味微涩,无毒。"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肝、肺、肾、三焦、膀胱诸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
①《福建民间草药》:"健脾益气,利尿解毒。"
②《闽东本草》:"舒筋强骨,健脾益气,通经活络,祛寒利尿,除湿止痛。治内伤寒热,肤痛,胃痛,头痛,腰膝无力,淋浊带下,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3~4两)。
【注意】《闽东本草》:"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脾胃衰弱,食欲减退:熊柳根三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心胃痛,湿热黄疸,小儿脾积风:熊柳根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③治小儿疳积:黄鳝藤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风毒流注:熊柳根三至四两,羊肉四两。酒、水各半或用开水炖服。服后有时更见脓水增加,数日后逐渐减少,渐生新敛口。(《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凝痰壅结,咳嗽喘急:熊柳鲜根,酌加冰糖炼膏。每日早晚一羹匙,开水送服。(《泉州本草》)
⑥治手筋足筋拘挛:熊柳鲜根三两,水二碗半,煎一碗;渣二碗煎一碗,内服。(《泉州本草》)
⑦治关节风湿痛,劳倦乏力:黄鳝藤干根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跌打损伤:黄鳝藤鲜根皮捣烂,或干根皮研末,调红酒外敷。(《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