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博落回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博落回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Bó Luò Huí

    【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

    【来源】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own,以全草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鲜品捣烂外敷或研粉撒敷患处),阴道滴虫(煎水冲洗阴道),湿疹(煎水外形),烧烫伤(研粉调搽患处)。并可杀蛆虫。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注意】不作内服。

    【备注】(1)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 (Maxim.) Fedde形态相似。也作博落回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博落回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Bó Luò Huí

    【别名】落回(《酉阳杂俎》),号筒草、勃勒回(《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号简秆(《湖南野生植物》),号筒青(《土农药志》),滚地龙(《广西中兽医药楂》),山号筒、山麻骨(《中国土农药志》),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浙江农药志》),三钱三(《广西中药志》),山火筒(《农药植物手册》),山梧桐(《杭州药植志》),通大海、泡通珠、边天蒿、通天大黄(《湖南药物志》),土霸王(《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号桐树(《江西医药》(7):371,1966)。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5~10月采收。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体带有白粉,折断后有黄汁流出。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带红紫色。单叶互生,阔卵形,长15~30厘米,宽12~25厘米,5~7或9浅裂,裂片有不规则波状齿,上面绿色,光滑,下面白色,具密细毛;叶柄长5~12厘米,基部膨大而抱茎。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萼2片,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薄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细而扁;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扁平,红色,表面带白粉,花柱宿存。种子4~6粒;矩圆形,褐色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化学成分】根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博落回碱。此外,尚分出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B-碱、C-碱。从全草中分出了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另一种A-碱。

    【药理作用】

    ①驱虫作用

    博落回中的三种生物碱,有杀线虫作用;对某些细菌及真菌也有抑制效力。

    ②杀蛆作用

    博落回有杀蛆作用,能抑制蝇卵孵化;杀蛆作用以叶及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为生物碱。

    【毒性】博菇回含多种生物碱,毒性颇大。文献上已屡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报道,主要为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动物实验也证明,将博落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静脉,可引起心电图的T波倒置,并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短暂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阿托品有对抗作用。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苦辛,温,有大毒。"

    ③《湖南药物志》:"辛涩,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臁疮,顽癣,白秃子,以叶浸醋内七、八日,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

    ②《广西中药志》:"外用治跌打。"

    ③《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行气消肿,杀虫。"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附方】

    ①治恶疮,瘿根,赘瘤,息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疮瘘者: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本草拾遗》)

    ②治指疔:㈠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㈡号桐树(连梗带叶)一把,水煎熏洗约十五分钟,再将煎过的叶子贴患指,日二至三次。早期发炎者,如此反复熏洗,外贴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脓,则须切开排脓,不适宜本药。(《江西医药》(7):371,1966)

    ③治臁疮:博落回全草,烧存性,研极细末,撒于疮口内,或用麻油凋搽,或同生猪油捣和成膏敷贴。(《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下肢溃疡:㈠博落回煎水洗;另用叶二张,中夹白糖,放锅内蒸几分钟,取出贴患部,每日换一次。㈡博落回(鲜根)两斤,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

    ⑤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灯芯洒滴耳内。

    ⑥治黄癣(癞痢):先剃发,再用博落回二两,明矾一两,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

    ⑦治水、火烫伤: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调搽。(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蜈蚣、黄蜂咬伤:取新鲜博落回茎,折断,有黄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各种炎症

    用博落回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每日2~4次;小儿每次0.5~1.5毫升,每日2次。曾用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感高热、支气管肺炎、耳下腺炎、急性阑尾炎、深部脓肿、胆道蛔虫症、胆囊炎、外伤、下腿溃疡、脉管炎,不全性肠梗阻、产褥热、各种中小手术后等患者共300余例,90%以上均有预防或控制感染作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博落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绿色链球菌等高度敏感;对鲍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类大肠杆菌等中度敏感;对绿脓杆菌则不敏感。

    ②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将鲜嫩号筒杆(博落回)茎叶切碎,加水熬成每毫升含生药25克的浸膏。先用1:5000高锰酸钾液(严重者用50%号筒杆溶液)300~500毫升冲洗阴道,后用棉签蘸药反复涂擦阴道壁2~3次,或留置含药的阴道棉栓。每天上药1~2次,7~1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连续3天,取标本镜检,以观察疗效。治疗时机,以月经期结束后为佳。一般3个疗程可以根治。共治疗132人,经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全部转阴。据显微镜观察,在载有滴虫的玻片上滴入号筒杆浸膏后,滴虫即立刻全部死亡;而滴入卡巴胂、灭滴灵等2小时后,滴虫仍在活动。由此证明,号筒杆浸膏是一种灭滴虫作用较强的药物。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博落回"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粪箕笃
    ·下一篇:棉花根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秋季饮食防伤害胃肠道野亚麻疟疾兼阴虚紫花地丁紫藤青药哪些疾病患者忌“秋冻”春季先兆流产患者忌多食用马...炒面粥白扁豆辛夷栝楼根散脑充血头疼桑椹春季养生用蜂蜜雪药黑及草夏季产后滋补忌过量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猪心水飞蓟迎春花绣球防风杏仁防风见风消文冠果锁阳娑罗子胃炎煎剂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