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蜣螂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蜣螂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Qiānɡ Lánɡ

    【别名】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

    【来源】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 L.的干燥全虫。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一般6~8月间捕捉,捉回后置沸水中烫死,烘干即得。

    【性味】咸,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通便。用于疮疡肿毒,痔漏,便秘。

    【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或油调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蜣螂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Qiānɡ Lánɡ

    【别名】蛣蜣(《尔雅》),天社(《广雅》),转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陶弘景),胡蜣螂(《蜀本草》),推车客(《本事方》),推屎虫(《孙天仁集效方》),黑牛儿、铁甲将军(李延寿),大乌壳硬虫(《普济方》),夜游将军(《纲目》),屎蜣螂(《本草原始》),滚屎虫、车屎客(《医林纂要》),牛屎虫(《苏州本产药材》),推车虫(《药材资料汇编》),大将军、触角牛(《河北药材》),铁角牛(《山西中药志》),粪球虫(《中药志》)。

    【来源】为金龟子科昆虫屎蛒螂的干燥全虫。一般于6~8月间晚上利用灯光诱捕,沸水烫死,再用炭火烘干。

    【源形态】

    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8厘米,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两侧有复眼,复眼间有一光亮无皱纹的狭带。前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中部有横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齿状角突1枚,在齿突前下方有一浅凹,其底部光滑无小圆突,浅凹外侧有一较深的凹,底部小圆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见;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各方有7条易辨的纵线;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口部、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红色或褐黄色纤毛,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

    栖息在牛粪堆、人屎堆中,或在粪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动物之尸体及粪尿等。有夜间扑灯趋光的习性。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云南及其它大部分地区。主产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此外,福建、广东、广西亦产。

    【性状】干燥虫体呈黑褐色,长3~4厘米,宽1.8~3厘米,雄虫较雌虫稍大。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脱落,中央具角突1支,长约6毫米。前胸背板呈宽半月形,顶部有攒形隆脊,两侧各有角突1枚。后胸约占体长1/2,为翅覆盖。雌者头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的两侧无角状突。前翅革质,黑褐色,有7条纵向平行的纹理;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足3对。体质坚硬,有臭气。以体黑、干燥、完整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有毒成分约1%。有效物质能溶于水、乙醇及氯仿,但不溶于乙醚。

    【药理作用】蜣螂毒素。注射于小白鼠后表现不安,数十分钟后因痉挛发作致死;静脉注射于家兔后,血压一时下降,随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频率加快;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灌注于蟾蜍的后肢血管,有暂时的扩张作用;对家兔肠管及子宫有抑制作用,对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有麻痹作用。

    【性味】

    咸,寒,有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汤液本草》:"气寒,味酸,有毒。"

    【归经】《纲目》:"手、足阳明,足厥阴。"

    【功能主治】

    定惊,破瘀,通便,攻毒。治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

    ②《别录》:"主手足端寒,肢满,奔豚。"

    ③《药性论》:"治小儿疳虫蚀。"

    ④《本草拾遗》:"治蜂瘘,烧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⑤《日华子本草》:"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恶疮,出箭头。"

    ⑥《本草权度》:"去大肠风热。"

    ⑦《本草求原》:"治小儿积滞,土包烧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羊角、石膏。"

    ②《药对》:"畏羊肉。"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用之。"

    【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烂,以水一小盏,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滓饮之。(《纲目》)

    ②治膈气吐食:地牛儿二个,推屎虫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虫食尽牛儿,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陈皮二钱,以巴豆同炒过,去豆,将陈皮及虫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大、小便闭,经月欲死者:推车客七个,土狗七个。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树南向皮,煎汁调服。(《本事方》推车散)

    ④治小便血淋:蜣螂研水服。(《鲍氏小儿方》)

    ⑤治疳:蜣螂裹烧熟,与儿食。(《韩氏医通》)

    ⑥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泻:黑牛儿烧研,每服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以黄洒服。(李延寿)

    ⑦治痔漏出水:蜣螂一枚。阴干,入冰片少许,为细末,纸捻蘸末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纲目》)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⑧治一切疔疮:地上新粪内泥堆中大乌壳硬虫,活者取来,用蜜浸待死,新瓦上煅灰,用好蜡调敷上。先用针火上烧过,待冷,拨损疮头。(《普济方》)

    ⑨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蜣螂一十枚。纳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单囊筒口,令密,纳厕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许,同细研为散,涂息肉上。(《圣惠方》)

    ⑩治小儿重舌:烧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录》)

    ⑾治大肠脱肛:蜣螂烧存性,为末,入冰片研匀,掺肛上,托之即入。(《医学集成》)

    ⑿治附骨疽及鱼眼疮:蜣螂七枚。和大麦面,烂捣封之。(《圣惠方》)

    ⒀治疬疡:途中先死蜣螂,捣烂涂之,当揩令热封之。(《千金方》)

    ⒁治针灸疮血出不止:死蜣螂末猪脂涂之。(《千金方》)

    ⒂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⒃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蜣螂,治小儿惊痫瘛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走,皆肝、胃、大肠三经风热壅盛所致,咸寒除三经之邪热,则诸症自瘳。《别录》主手足端寒、支满者,以脾胃主四肢而治中焦,肺气结滞则血液不能通行灌溉于手足,胃家热壅及大肠结实,则中焦不治而气逆支满,行三焦之壅滞则所苦减除矣。咸能软坚入肾,故又主奔豚也。"

    ②《长沙药解》:"蜣螂,善破癥瘕,能开燥结,《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疟瘕,以其破癥而开结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膀胀、尿道结石

    蜣螂去头,置于新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口服1.5~3克,每日2次。临床观察20余例,部分病例可见结石排出。

    ②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取蜣螂虫7只,黑白丑3钱,石菖蒲3钱。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服至大便畅通为止。临床试治3例,均愈。

    【备注】现售商品中另有一种独角蜣螂虫,为独角仙科昆虫独角仙的干燥雄虫。全体棕色或棕褐色。头顶有崛起的角状突,长约1.7~3厘米,角上端2回分叉。前胸背板中央亦有一发达的二叉棘状突,长约1厘米,尖端略弯向前下方。质较松脆。产于江苏、安徽、山东、山西等地。一般均自产自销。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蜣螂"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蛾药
    ·下一篇:腹水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崔知悌香附丸白药子女性痛经药膳疗法何首乌散冬季冠心病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全毛悬钩子冰黄散泄泻兼灼热病少阴病苦酒汤证点地梅小槐花春天喝什么汤?乌脚枪鸡蛋花芎葛汤大一面镙白石花小黑药上夜班多吃点鱼虾易忽视的睡眠误区问治顽癣法及足底痒治法竹蜂春季多进食黄豆芽新塔花标杆花水榆石韦石榴根皮固真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