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uà Xiānɡ Shù
【别名】山麻柳
【来源】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以叶入药。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止痒,杀虫。用于疮疖肿毒,阴囊湿疹,顽癣。
【用法用量】不能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嫩叶搽患处;熏烟可以驱蚊;投入粪坑、污水可以灭蛆杀孑孓。
【注意】忌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Huà Xiānɡ Shù Guǒ
【别名】化香树球(《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的果序。
【性味】
辛,温。
①江西《草药手册》:"辛,温。"
②《常用中草药配方》:"辛,平。"
【功能主治】
顺气祛风,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内伤胸胀、腹痛,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
①《植物名实图考》:"顺气,散痰。"
②《湖南药物志》:"顺气,祛风,化痰,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庄痛,风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内伤胸胀,腹痛及筋骨疼痛:化香树干果序五至六钱,加山查根等量,煎汁冲烧酒,早、晚空腹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牙痛:化香树果数枚,水煎含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脚生湿疮:化香树果序和盐研末搽。
④治癣疥:化香树果序煎水洗。
⑤治小儿头疮:化香树果序、枫树球、硫黄。共研末,茶抽调搽。(③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⑥消肿药膏(一般外科使用):化香树果十斤,桉树叶五斤,鸭儿芹五斤,白叶野桐叶五斤,煎汁,熬缩成膏,净重二斤,再用凡士林配成10%软膏备用。(《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Huà Xiānɡ Shù Yè
【别名】山柳叶(《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及圆果化香树的叶。
【源形态】
①化香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放香树、花果儿树、栲香、栲蒲、花笼树、花木香、返香、山麻柳、山栲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20米。幼枝常被棕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7~23,卵状披针形成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微心形稍偏斜,先端渐尖,边缘有重锯齿,下面幼时有密毛,老时仅脉腋有簇毛;无柄。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伞房状排列;中央的一条常为两性花序,两性花序的下端为雌花序部分,上端为雄花序部分,在开花后脱落而仅留下雌花序部分;两性花序下方周围者为雄性穗状花序;雄花的苞片披针形,浅黄绿色,无小苞片及花被,雄蕊8;雌花具1卵状披针形苞片,无小苞片,具2枚贴生于子房的花被片,雌蕊1,无花柱,柱头2裂。果序球果状长椭圆形:小坚果扁平,圆形,具2狭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多生于山坡向阳地或林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序(化香树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圆果化香树,与上种近似,果序球形。分布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性味】性热,味辣,有毒。
【功能主治】治疮毒。
【用法用量】不可内服。
【附方】
①治骨痈流脓日久不收口,有多骨:化香树叶半斤捣烂泡冷水,将患处浸入药水中数小时,用镊子拔出多骨,随用药水洗之。
②治癞头疮:化香树叶一两,石灰二钱。开水一杯泡两小时,蘸药外擦,一日两次。(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痈疽疔毒类急性炎症:化香树叶,雷公藤叶、芹菜叶、大蒜各等分(均用鲜品),捣烂外敷。疮疡溃烂后不可使用。(《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辞典》
页首↑